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关键技术方法 | 第16-25页 |
·“一张图”工程介绍 | 第16-19页 |
·“一张图”工程概述 | 第16-17页 |
·“一张图”总体构架 | 第17页 |
·“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介绍 | 第17-19页 |
·关键技术方法介绍 | 第19-25页 |
·WebService 技术 | 第19页 |
·空间数据库引擎 ArcSDE 技术 | 第19-20页 |
·OGC 规范 | 第20-22页 |
·业务流程再造方法 | 第22-23页 |
·OA、MIS、GIS 集成一体化应用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一张图”模式下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分析 | 第25-34页 |
·业务描述 | 第25-28页 |
·建设用地审批概述 | 第25页 |
·业务流程及工作分工 | 第25-28页 |
·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赣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现状 | 第28-29页 |
·审批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0-32页 |
·系统总体要求 | 第30页 |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30-31页 |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系统开发技术路线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一张图”模式下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设计 | 第34-58页 |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 第34-35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4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5-38页 |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第35-37页 |
·系统网络结构 | 第37-38页 |
·系统功能结构总体设计 | 第38页 |
·系统开发模式设计 | 第38-41页 |
·软件组成 | 第38页 |
·系统运行平台设计 | 第38-40页 |
·数据交换模式设计 | 第40-41页 |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第41-43页 |
·建设用地审批流程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第41页 |
·效能督办模块设计 | 第41-42页 |
·年度规划指标管理模块设计 | 第42页 |
·归档功能和历史数据查询模块设计 | 第42-43页 |
·综合查询统计模块设计 | 第43页 |
·基于“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的图形辅助审查设计 | 第43-47页 |
·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 | 第43-45页 |
·功能描述 | 第45-47页 |
·系统数据库与“一张图”核心数据库衔接设计 | 第47-51页 |
·系统数据库与“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关关系介绍 | 第47-48页 |
·“一张图”数据中心与业务审批衔接模式设计 | 第48-49页 |
·“一张图”数据中心为业务审批系统提供的数据支持 | 第49-50页 |
·提供数据服务的格式 | 第50-51页 |
·“一张图”模式下的建设用地审批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51-58页 |
·总体设计原则 | 第52页 |
·数据库组成 | 第52-53页 |
·空间数据组织管理 | 第53页 |
·业务数据存储设计 | 第53页 |
·数据库安全访问设计 | 第53-54页 |
·主要数据表设计 | 第54-58页 |
第五章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 第58-75页 |
·系统主界面 | 第58-59页 |
·公共单元操作 | 第59-61页 |
·拟办业务 | 第59页 |
·待办业务 | 第59-60页 |
·已办业务 | 第60-61页 |
·建设用地审批业务 | 第61-66页 |
·报件录入 | 第61-64页 |
·建设用地报件检查和审批 | 第64-65页 |
·业务办理进展查看 | 第65页 |
·痕迹保留 | 第65-66页 |
·效能督办管理 | 第66-68页 |
·催办管理 | 第66-67页 |
·办理提醒 | 第67页 |
·绩效考核 | 第67-68页 |
·综合查询统计 | 第68-71页 |
·工作流程查询 | 第68页 |
·建设用地报件综合查询 | 第68-70页 |
·建设用地报件综合统计 | 第70页 |
·建设用地用途分类表 | 第70-71页 |
·图形辅助审查的实现 | 第71-75页 |
·图形辅助审查基本功能 | 第71-74页 |
·图层配置功能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总结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