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沙蜇(Nemopilema nomurai)和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刺丝囊毒素的溶血活性、细胞毒性比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3页
 1 大型水母旺发及其危害第11-13页
 2 水母蜇伤危害第13-14页
 3 刺丝囊和刺丝囊毒素第14-18页
   ·刺丝囊的结构第14-16页
   ·刺丝囊的形态与分布第16-17页
   ·刺丝囊发射毒素机制第17-18页
   ·刺丝囊毒素第18页
 4 水母刺丝囊毒素的溶血活性第18-21页
   ·溶血活性的稳定性第18-19页
   ·溶血毒素蛋白第19-21页
   ·溶血机制第21页
 5 水母刺丝囊毒素的细胞毒性第21-22页
 6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沙蜇和白色霞水母刺丝囊的形态分布与毒素提取第23-38页
 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材料与试剂第24-25页
   ·实验仪器第25页
 2 实验方法第25-28页
   ·刺丝囊分布特征观察第25-26页
   ·刺丝囊形态特征观察第26页
   ·刺丝囊悬液的制备第26页
   ·水母刺丝囊的破碎与毒素蛋白提取(珠式组织研磨仪法)第26-27页
   ·刺丝囊毒素总蛋白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法)第27-28页
 3 实验结果第28-36页
   ·实验所用水母的伞径第28页
   ·两种水母刺丝囊的形态分布特征第28-29页
   ·两种水母刺丝囊的数量分布特征第29-30页
   ·两种水母刺丝囊的形态特征第30-32页
   ·不同破碎时长下水母刺丝囊毒素提取液的浓度第32-33页
   ·珠式组织研磨仪破碎刺丝囊第33-34页
   ·两种水母刺丝囊毒素蛋白提取效率第34-36页
 4 讨论第36-38页
第三章 沙蜇和白色霞水母刺丝囊毒素的溶血活性比较研究第38-52页
 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样品的采集第38-39页
   ·试剂第39页
   ·主要仪器第39页
 2 实验方法第39-41页
   ·水母刺丝囊悬液的制备第39-40页
   ·水母刺丝囊毒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第40页
   ·血红细胞悬液的制备第40页
   ·溶血活性测定第40页
   ·溶血前后血细胞形态学变化观察第40-41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41页
 3 实验结果第41-48页
   ·两种水母刺丝囊毒素对三种动物血细胞溶血前、后形态学变化第41-43页
   ·两种刺丝囊毒素对三种动物血红细胞的溶血结果第43-46页
   ·两种水母刺丝囊毒素的溶血活性比较第46-48页
 4 讨论第48-51页
 5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沙蜇和白色霞水母刺丝囊毒素的细胞毒性比较研究第52-70页
 1 实验材料第53-54页
   ·样品的采集第53页
   ·主要试剂第53页
   ·细胞系第53页
   ·主要仪器第53-54页
 2 实验方法第54-55页
   ·刺丝囊悬液的制备第54页
   ·刺丝囊毒素粗提液的制备第54页
   ·细胞毒性的形态观察与测定第54-55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5页
 3 结果第55-65页
   ·两种水母刺丝囊毒素对三种细胞毒性的形态学变化第55-59页
   ·两种水母刺丝囊毒素的细胞毒性第59-63页
   ·两种水母刺丝囊毒素的细胞毒性比较第63-65页
 4 讨论第65-69页
 5 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极适冷菌Psychrobacter sp.G的转录组学研究与热激蛋白基因Hsp845/冷激蛋白基因Csp2039的表达分析
下一篇:不同生境下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及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