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塔里木盆地阳霞地区侏罗系阳霞组沉积相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4页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1页
     ·沉积相研究现状第10页
     ·物源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阳霞地区侏罗系阳霞组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1页
     ·阳霞地区侏罗系阳霞组沉积相研究第11-12页
   ·研究方法及主要完成工作量第12-14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2-14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21页
   ·区域构造特征第14-17页
   ·侏罗纪构造演化第17-18页
   ·地层特征第18-21页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21-33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案第21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和方法第21-24页
     ·岩性和测井曲线识别标志第22-23页
     ·地震资料的应用第23-24页
   ·地层格架对比第24-31页
   ·地层展布特征第31-33页
第四章 沉积相类型与沉积相标志第33-43页
   ·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第35-39页
     ·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第35-37页
     ·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微相第37-38页
     ·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沼泽微相第38-39页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第39-42页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第39-40页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微相第40-42页
   ·滨浅湖亚相第42-43页
第五章 沉积相展布特征第43-73页
   ·阳霞组岩心相分析第43-49页
   ·单井沉积相分析第49-56页
   ·阳霞组沉积相剖面对比分析第56-59页
   ·阳霞组物源分析第59-62页
   ·阳霞组地震相分析第62-65页
   ·阳霞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第65-69页
   ·阳霞组沉积相模式第69-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冀中富油凹陷断裂与剥蚀作用研究
下一篇:惠民凹陷南斜坡孔店组—沙四段沉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