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1-22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克隆植物及其重要性 | 第12-13页 |
·克隆植物对异质性环境的适应对策 | 第13-16页 |
·芽库及其与克隆分株的关系研究 | 第16-17页 |
·基株和克隆分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 第17-19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繁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横走侧根上芽库及克隆分株特征 | 第20-21页 |
·内外资源对不定芽发生及不定芽转化为克隆分株的影响 | 第21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基株及克隆分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第21-22页 |
第2章 胡杨和灰叶胡杨的克隆生长特征 | 第22-40页 |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横走侧根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态特点 | 第24-26页 |
·横走侧根上不定芽数量格局特征 | 第26-28页 |
·横走侧根上未出土克隆分株数量格局特征 | 第28-30页 |
·横走侧根上出土克隆分株数量格局特征 | 第30-33页 |
·横走侧根空间分布和形态特点与不定芽和克隆分株发生的关系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分株横走侧根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分株横走侧根形态特征 | 第35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横走侧根上的不定芽特征 | 第35-36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横走侧根上未出土/出土克隆分株的特征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分株横走侧根空间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分株横走侧根形态特征 | 第38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横走侧根上不定芽特征 | 第38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横走侧根上未出土克隆分株/出土克隆分株特征 | 第38-40页 |
第3章 胡杨和灰叶胡杨的克隆生长对内外资源的响应 | 第40-62页 |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0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8页 |
·土壤物理性质对克隆生长的影响 | 第41-46页 |
·土壤化学性质对克隆生长的影响 | 第46-50页 |
·影响克隆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分析 | 第50-54页 |
·横走侧根中矿质养分含量对克隆生长的影响 | 第54-57页 |
·影响克隆生长的横走侧根中主要矿质养分含量分析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土壤理化性质对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生长的影响 | 第58-59页 |
·横走侧根中矿质养分含量对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生长的影响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土壤理化性质对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生长的影响 | 第60-61页 |
·横走侧根中矿质养分含量对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生长的影响 | 第61-62页 |
第4章 胡杨和灰叶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第62-77页 |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第62-6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62页 |
·研究方法 | 第62页 |
·数据分析 | 第62-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73页 |
·群落结构与组成 | 第65-66页 |
·种群径级结构 | 第66-67页 |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第67-72页 |
·克隆分株种群的空间格局规模 | 第72-73页 |
·讨论 | 第73-75页 |
·不同研究区群落组成和种群的径级结构 | 第73页 |
·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73-74页 |
·不同取样尺度下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分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74-75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分株种群的空间格局规模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不同研究区群落组成和种群的径级结构 | 第75-76页 |
·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76页 |
·不同取样尺度下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分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76页 |
·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分株种群的空间格局规模 | 第76-7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