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基本理论与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4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13-17页 |
二、“文化软实力”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走向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四、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4-2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26-30页 |
第六节 研究的创新与挑战 | 第30-31页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第30页 |
二、面临的挑战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审视 | 第31-49页 |
第一节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基本概念文化解析 | 第31-35页 |
一、文化 | 第32页 |
二、民族传统文化 | 第32-33页 |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 第33-34页 |
四、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 第35-48页 |
一、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多元化文化内涵 | 第35-37页 |
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结构内涵 | 第37-42页 |
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形式的内涵 | 第42-45页 |
四、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民族文化选择内涵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文化软实力与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 第49-65页 |
第一节 文化软实力与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内在联系 | 第49-58页 |
一、文化软实力背景将打破文化定型,奠定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向 | 第50-53页 |
二、文化软实力背景将重塑自强心理,保障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基础 | 第53-55页 |
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丰富文化软实力发展内涵 | 第55-57页 |
四、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增强文化软实力竞争力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文化软实力背景下发展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战略意义 | 第58-64页 |
一、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产力 | 第59-60页 |
二、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力 | 第60-62页 |
三、扩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力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探索之路 | 第65-82页 |
第一节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探索路径的变迁 | 第65-70页 |
一、民国时期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 | 第65-67页 |
二、建国初期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 | 第67-69页 |
三、素质教育时期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 | 第69-70页 |
第二节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路径探索之得 | 第70-74页 |
一、改变了中国教育体制“重文轻武”的倾向 | 第70-71页 |
二、明确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 | 第71-72页 |
三、初建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体系 | 第72-73页 |
四、培育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传播的萌芽 | 第73-74页 |
第三节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路径探索之失 | 第74-77页 |
一、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 第74-75页 |
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与竞技训练愈走愈近 | 第75-77页 |
第四节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路径探索之解析 | 第77-80页 |
一、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软实力的“文化自卫” | 第77-78页 |
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显现“依赖效应” | 第78-79页 |
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陷入“文化势阱”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之路 | 第82-112页 |
第一节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路径解读 | 第82-91页 |
一、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现状 | 第82-85页 |
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形式的现状 | 第85-89页 |
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现状 | 第89-90页 |
四、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 | 第90-91页 |
第二节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路径的拓展 | 第91-97页 |
一、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网站建设 | 第91-92页 |
二、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与误区 | 第92-94页 |
三、民族传统体育在孔子学院的发展 | 第94-97页 |
第三节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改革的新路径——武术健身操 | 第97-111页 |
一、武术健身操进入学校的社会背景 | 第97-98页 |
二、武术健身操的特点 | 第98-99页 |
三、武术健身操在学校的开展现状 | 第99-107页 |
四、武术健身操在新的路径下所取得的成效 | 第107-109页 |
五、路径依赖下武术健身操遭遇的发展瓶颈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文化软实力背景下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路 | 第112-133页 |
第一节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之路径依赖 | 第112-115页 |
一、“重技轻意”的路径依赖 | 第113-114页 |
二、“淡化民俗”的路径依赖 | 第114-115页 |
三、“买椟还珠”的路径依赖 | 第115页 |
第二节 文化软实力背景下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之路径抉择 | 第115-124页 |
一、“独具特色”的路径抉择,彰显中华民族自信力 | 第116-118页 |
二、“科学系统”的路径抉择,提高中华文化竞争力 | 第118-120页 |
三、“入境问俗”的路径抉择,提升国家形象亲和力 | 第120-122页 |
四、“和而不同”的路径抉择,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 第122-124页 |
第三节 文化软实力背景下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多元化发展之路 | 第124-132页 |
一、以文化为课程内核,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独立课程 | 第124-125页 |
二、实现与各项教育政策全面接轨,增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执行力 | 第125-127页 |
三、坚持“终身化、特色化”改革方向,改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环境 | 第127-128页 |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128-129页 |
五、以优势促建设、以产业带发展,多渠道开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 第129-130页 |
六、开拓“现代化、信息化”路径,增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竞争力 | 第130-131页 |
七、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亲和力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研究结论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4页 |
附录 | 第144-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