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转录组以及转录调控机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4页
   ·转录调控机制第12-26页
     ·编码基因与非编码基因第12-14页
     ·核小体的排布对于基因调控的影响第14-17页
     ·表观修饰第17-21页
       ·DNA甲基化第17-19页
       ·核小体修饰第19-21页
       ·染色体在细胞核中相对位置第21-24页
     ·多层次协同调控第24-26页
       ·细胞外环境第24页
       ·模式生物基因组功能元件集(modENCODE)第24-26页
   ·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第26-34页
     ·早期高通量转录组技术回顾第26-27页
       ·EST表达序列标签第26页
       ·芯片技术第26-27页
       ·短标签技术第27页
     ·第二代测序技术第27-29页
     ·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第29-34页
第二章 核小体在染色体上非均衡分布对于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第34-44页
   ·研究背景第34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材料第34-35页
     ·实验方法第35-36页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35页
       ·实验流程第35-36页
     ·分析方法第36-38页
   ·研究结果第38-43页
     ·测序结果第38页
     ·小鼠干细胞、大脑、睾丸的整体分布模式第38-39页
     ·核小体密集区(HOG)与贫瘠区(LOG)第39-40页
     ·HOG与LOG内基因功能第40-41页
     ·核小体排布差异区第41-42页
     ·基因区域附近的核小体排布第42-43页
   ·结果讨论第43-44页
第三章 核小体排布与转录修复偶联突变第44-56页
   ·研究背景第44页
   ·数据来源第44页
   ·分析方法第44-46页
     ·基因表达界定第44-45页
     ·功率谱分析第45页
     ·数据拟合第45-46页
   ·研究结果第46-54页
     ·基因表达情况第46-47页
     ·基因表达与碱基突变频率的关系第47-48页
     ·转录相关突变第48-49页
     ·SNP频率沿基因5’→3’衰减第49-50页
     ·SNP周期第50-54页
   ·结果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组织特异性基因在人和小鼠基因组中的成簇排布第56-66页
   ·研究背景第56页
   ·数据与方法第56-57页
     ·数据第56-57页
   ·研究结果第57-64页
     ·组织基因表达情况第57-58页
     ·看家基因与组织特异基因第58-60页
     ·TS基因的成簇排布第60-63页
     ·HK基因簇与TS基因簇的比较第63-64页
   ·结果讨论第64-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附图第78-84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椰枣果实发育及两种水生生物的转录组研究
下一篇:基于家系的复杂疾病易感基因定位研究--以高胆固醇血症、下颌前突和眼耳脊椎发育不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