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产业融合趋势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4页
导论第14-3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4-17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17-25页
 三、理论资源第25-32页
 四、研究目标与基本研究命题第32-34页
 五、研究方法与总体分析框架第34-37页
第一章 媒介融合、传媒产业融合与信息产业大融汇第37-66页
 第一节 媒介融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媒介生存形态混一第37-53页
  一、媒介演进的基本法则第38-41页
  二、新的技术催生新的媒介形态第41-46页
  三、新的技术引发传统媒介形态的变革第46-49页
  四、媒介生存形态的混一第49-53页
 第二节 传媒产业融合:传媒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转型第53-59页
  一、传媒产业运作基础的转变第53-54页
  二、传媒产业成本与收益关系的转变第54-56页
  三、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调整第56-57页
  四、传媒产业的融合与重构第57-59页
 第三节 信息产业大融汇:多产业边界变动的发展趋向第59-66页
  一、市场边界的不断模糊第60-61页
  二、产业关联的动态变化第61-63页
  三、产业归属的再认识第63-66页
第二章 产业融合趋势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现时性考量第66-88页
 第一节 传媒产业融合面临制度阻梗第66-74页
  一、行政配置与资源的非优化组合第67-69页
  二、双轨制与非产权改革下市场主体的缺失第69-71页
  三、制度惯性与既得利益主体的改革惰性第71-74页
 第二节 新旧博弈关系凸显传媒产业弱势第74-81页
  一、传媒与政府:不同时期不同利益取向下产业政策的调整第74-76页
  二、媒介竞争:有限市场空间内的非理性内耗第76-79页
  三、资本、技术:传媒产业参与竞争的"短板"第79-81页
 第三节 融合:传媒产业生存危机的催化剂第81-88页
  一、分散弱小:超常规发展的后遗症第81-83页
  二、价值流失:动摇传媒产业的生存根基第83-85页
  三、反复试错:数字化之路困难重重第85-88页
第三章 西方国家传媒产业融合进路批判第88-112页
 第一节 以高度市场化为前提的融合起点第88-95页
  一、1996电信法:"放松管制"刺激下的美国传媒产业第88-90页
  二、传媒市场化改革:欧洲传媒产业的重大变革第90-93页
  三、邮政改革:助推日本传媒产业发展第93-95页
 第二节 以企业行为为主体的融合方式第95-102页
  一、时代华纳与COMCAST: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第96-99页
  二、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资源重新配置第99-102页
 第三节 以信息产业大融汇为指向的融合趋势第102-108页
  一、传媒产业:一个趋于消失的概念第103-105页
  二、从基础技术到产业形态的全面变革第105-108页
 第四节 西方传媒产业融合模式的批判第108-112页
  一、超大型传媒集团的规模困境第108-109页
  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危机第109-112页
第四章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进程中主体间关系重构第112-147页
 第一节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中不同主体的不同取向第112-119页
  一、政府: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取向第112-114页
  二、传媒业:建立独立市场主体的迫切需求第114-117页
  三、电信业:强势产业的扩张战略第117-119页
 第二节 传媒与政府:政府主导下的不对等博弈第119-127页
  一、传媒与政府博弈关系第119-123页
  二、产业融合背景下政府与传媒的新一轮博弈第123-127页
 第三节 政府部门之间:既定体制下的行政分权第127-140页
  一、传媒产业政府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变化第127-132页
  二、标准之争:政府部门间博弈的典型事件第132-136页
  三、产业融合背景下政府部门间博弈关系解读第136-140页
 第四节 传媒与电信及其他产业:集体博弈中的联盟第140-147页
  一、信息技术:外生变量引发产业间的关系变动第140-142页
  二、传媒与不同产业的博弈关系第142-147页
第五章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第147-173页
 第一节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的动力第147-153页
  一、融合:信息经济时代产业演进趋向第147-149页
  二、传媒产业可竞争市场的出现第149-151页
  三、资本: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力第151-153页
 第二节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第153-159页
  一、以相关主体利益平衡为原则的制度设计第153-155页
  二、以市场主体实力较量为基础的行政配置第155-157页
  三、以市场运作机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竞合第157-159页
 第三节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的发生与展开第159-167页
  一、媒介形态、传媒市场: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重新聚合第159-161页
  二、产业联合:传媒产业融合进程的中间步骤第161-164页
  三、从产业分工到产业链的重组第164-167页
 第四节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的发展指向第167-173页
  一、传媒产业竞争优势的重塑第167-169页
  二、模块化:开放系统中的重新均衡第169-173页
第六章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的再思考第173-196页
 第一节 全球化:不容忽视的宏观经济背景第173-179页
  一、传媒产业的全球化发展第173-175页
  二、全球化对中国传媒产业融合影响的SCP模型分析第175-179页
 第二节 传媒产业:产业定位与目标函数的重新设定第179-187页
  一、幼稚产业:我国传媒产业的现时状态第179-180页
  二、战略产业: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与文化安全第180-182页
  三、信息生产:传媒产业的基本任务与核心能力第182-184页
  四、"三分开":传媒产业目标与功能实现的保障第184-187页
 第三节 管制框架:必要的调适与创新第187-196页
  一、政府改革:从越位、缺位到归位第187-190页
  二、制度改革:回应产业融合引发的制度需求第190-193页
  三、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的适度引导与推动第193-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20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02-203页
后记第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昌宁恒盛糖业公司农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台湾新闻媒体公共性建构研究--公共利益原则在台湾媒体改革中的凸显与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