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曲面柔性轧制原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板料柔性成形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水火弯板成形 | 第13-14页 |
| ·喷丸成形 | 第14-15页 |
| ·激光弯曲成形 | 第15-17页 |
| ·单点渐进成形 | 第17-18页 |
| ·多点成形 | 第18-19页 |
| ·板材滚压成形的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 ·传统轧制成形 | 第19-20页 |
| ·卷板成形 | 第20-21页 |
| ·旋压成形 | 第21-23页 |
| ·连续辊压成形 | 第23-24页 |
| ·柔性轧制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柔性轧制成形原理与特点 | 第28-38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柔性轧制成形原理 | 第28-32页 |
| ·基本原理 | 第28-30页 |
| ·轧制曲面的成形特点 | 第30-32页 |
| ·板形控制理论 | 第32-33页 |
| ·调形过程 | 第32页 |
| ·调形单元位移量设计 | 第32-33页 |
| ·板形函数设计 | 第33-36页 |
| ·柔性辊弯曲方向算法设计 | 第33-35页 |
| ·成形纵向算法设计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柔性轧制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51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弹塑性有限元求解思路 | 第38-41页 |
| ·弹塑性有限元法 | 第38-39页 |
| ·拉格朗日方法 | 第39-40页 |
| ·显式动力分析弹塑性有限元法 | 第40-41页 |
| ·显式积分法 | 第41页 |
| ·柔性辊的离散化建模方案 | 第41-44页 |
| ·柔性轧制有限元模型求解中的问题及处理 | 第44-47页 |
| ·单元类型的选择和网格的划分 | 第44-45页 |
| ·接触条件处理 | 第45-46页 |
| ·摩擦条件处理 | 第46页 |
| ·迭代收敛数据 | 第46-47页 |
| ·离散化柔性辊的有限元建模 | 第47-50页 |
| ·模型示例 | 第47-48页 |
| ·离散辊压下位移分量计算 | 第48-49页 |
| ·柔性轧制模型成形结果示例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柔性轧制成形应力应变分析 | 第51-63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塑性变形理论 | 第51-52页 |
| ·最小可轧厚度 | 第52-53页 |
| ·双向弯曲机制 | 第53-55页 |
| ·柔性轧制曲面成形分析 | 第55-59页 |
| ·成形件应力应变分布 | 第59-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柔性轧制成形参数设置及数值分析 | 第63-86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柔性轧制成形曲面几何分析 | 第63-66页 |
| ·横截面方向与纵弯曲变形的关系 | 第63-64页 |
| ·柔性辊排布轮廓计算 | 第64-66页 |
| ·不同材质板料的选取 | 第66-68页 |
| ·不同柔性辊弯曲半径分析 | 第68-74页 |
| ·不同柔性辊弯曲半径的选取 | 第68-69页 |
| ·不同弯曲半径对凸曲面件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69-71页 |
| ·不同弯曲半径对鞍形件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71-74页 |
| ·不同最大压下量的效果分析 | 第74-80页 |
| ·不同最大压下量的选取 | 第74-75页 |
| ·不同最大压下量对凸曲面件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75-77页 |
| ·不同最大压下量对鞍形件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77-80页 |
| ·不同板厚成形效果分析 | 第80-85页 |
| ·不同板厚的选取 | 第80-81页 |
| ·不同板厚对凸曲面件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81-83页 |
| ·不同板厚对鞍形件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83-85页 |
| ·小结 | 第85-86页 |
| 第六章 柔性轧制成形件形状分析 | 第86-101页 |
| ·引言 | 第86页 |
| ·成形实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 第86-89页 |
| ·实际柔性辊调形方案 | 第86-87页 |
| ·实验成形件测量方案 | 第87-89页 |
| ·柔性轧制模拟形状分析 | 第89-96页 |
| ·参考成形件选取 | 第89-90页 |
| ·弧长计算方法 | 第90页 |
| ·模拟结果横向分析 | 第90-93页 |
| ·模拟结果纵向分析 | 第93-96页 |
| ·实验件形状分析 | 第96-99页 |
| ·实验件横向形状分析 | 第97-98页 |
| ·实验件纵向形状分析 | 第98-99页 |
| ·小结 | 第99-101页 |
| 第七章 柔性轧制成形缺陷分析及辊形改进方法研究 | 第101-113页 |
| ·引言 | 第101页 |
| ·成形缺陷分析 | 第101-108页 |
| ·板料失稳变形解析 | 第102-103页 |
| ·起皱情况分析 | 第103-105页 |
| ·柔性辊弯曲半径对起皱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 ·最大压下量对起皱的影响 | 第106页 |
| ·板厚对起皱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 ·起皱情况判定 | 第107-108页 |
| ·柔性轧制成形柔性辊改进方案 | 第108-111页 |
| ·柔性辊弯曲辊形调节方法 | 第108-109页 |
| ·柔性辊调整方法模拟示例 | 第109-111页 |
| ·柔性轧制成形件光顺性判定 | 第111-112页 |
| ·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要成果 | 第126-128页 |
|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页 |
| 二、已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26-127页 |
| 三、参与项目 | 第127-128页 |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