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催化重整热解焦油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6页 |
·生物质能利用的意义 | 第10-12页 |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简介 | 第12-13页 |
·生物质气化技术 | 第13-19页 |
·气化技术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气化技术分类 | 第15-16页 |
·气化气热值 | 第16-17页 |
·生物质干馏热解技术 | 第17-19页 |
·生物质热解焦油 | 第19-24页 |
·定义 | 第19-20页 |
·产生过程 | 第20页 |
·主要成分 | 第20页 |
·主要危害 | 第20-22页 |
·相关标准 | 第22-23页 |
·降低焦油含量的方法 | 第23-2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3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2-33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33-34页 |
·创新点 | 第34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催化重整实验 | 第36-53页 |
·实验装置和仪器 | 第36-42页 |
·实验装置 | 第36-38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8-42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5页 |
·材料表示基准 | 第42-43页 |
·原料性质 | 第43页 |
·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其性质 | 第43-45页 |
·实验条件 | 第45页 |
·焦油取样方法 | 第45-50页 |
·冷捕集方法 | 第46-47页 |
·固相吸附法 | 第47页 |
·工程常用方法 | 第47-50页 |
·热解产物检测 | 第50-51页 |
·实验内容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焦油催化重整实验结果及机理研究 | 第53-80页 |
·实验过程 | 第53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73页 |
·生物质炭制备 | 第53-54页 |
·生物质炭与常见催化剂的性能比较 | 第54-57页 |
·生物质炭和原材料混合热解实验 | 第57-58页 |
·催化裂解区长度的影响 | 第58-61页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61-64页 |
·蒸汽的影响 | 第64-66页 |
·蒸汽加入方式的影响 | 第66-68页 |
·氮气流量的影响 | 第68-70页 |
·锯末的典型实验 | 第70-72页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反应机理 | 第73-78页 |
·催化裂解反应微观过程 | 第73-74页 |
·催化重整过程的主要反应 | 第74-77页 |
·各种条件下生物质炭的微观结构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生物质炭气化实验及机理研究 | 第80-89页 |
·研究现状 | 第80-81页 |
·实验内容 | 第81-82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2-85页 |
·温度对气化率的影响 | 第82-83页 |
·温度对气化气组分的影响 | 第83-84页 |
·反应时间对气化率的影响 | 第84页 |
·反应机理研究 | 第84-85页 |
·热解产气量和炭气化产气量 | 第85-86页 |
·炭气化后的微观特征变化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反应动力学模型及模拟研究 | 第89-112页 |
·动力学方程的一般形式 | 第89-90页 |
·焦油裂解反应的特点 | 第90-91页 |
·焦油催化重整动力学模型 | 第91-98页 |
·研究现状 | 第91-93页 |
·催化重整动力学模型的形式 | 第93-95页 |
·催化重整动力学模型求解 | 第95-96页 |
·锯末焦油催化重整动力学模型求解 | 第96-97页 |
·催化重整动力学方程式 | 第97页 |
·模型验证 | 第97-98页 |
·生物质炭水蒸气气化动力学模型 | 第98-107页 |
·研究现状 | 第98-100页 |
·生物质炭气化动力学模型简介 | 第100-101页 |
·生物质炭气化动力学模型的形式 | 第101-103页 |
·未反应收缩核模型 | 第103-104页 |
·生物质炭气化动力学模型求解 | 第104-106页 |
·模型验证 | 第106-107页 |
·催化重整过程整体动力学模型 | 第107页 |
·反应动力学模拟 | 第107-110页 |
·焦油转化率与反应器长度的关系 | 第107-109页 |
·焦油转化率与气相停留时间的关系 | 第109-110页 |
·秸秆炭气化率与时间的关系 | 第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新型生物质气化系统 | 第112-122页 |
·发展现状 | 第112-116页 |
·新型生物质气化系统 | 第116-118页 |
·系统原理图 | 第116-117页 |
·系统优点 | 第117-118页 |
·系统质量平衡 | 第118-120页 |
·质量平衡 | 第118页 |
·炭平衡 | 第118-120页 |
·系统能量平衡 | 第120-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主要内容 | 第122-123页 |
·主要结论 | 第123-124页 |
·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