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 第10-16页 |
·硅基太阳能电池 | 第10-13页 |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 第11-12页 |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 第12页 |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 第12-13页 |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 第13-14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14页 |
·光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14-16页 |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背景 | 第16-30页 |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优势 | 第16-20页 |
·量子限制效应 | 第16-18页 |
·碰撞离化效应与俄歇复合效应 | 第18-19页 |
·小带效应 | 第19-20页 |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成 | 第20-24页 |
·透明导电玻璃 | 第21页 |
·氧化物半导体光电极 | 第21-22页 |
·光敏化剂 | 第22-23页 |
·电解质 | 第23-24页 |
·金属/导电玻璃对电极 | 第24页 |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量子点合成及组装技术 | 第27-30页 |
·化学浴沉积法 | 第27-28页 |
·自组装单分子膜 | 第28-29页 |
·自组装单分子膜与化学浴沉积共联结组装法 | 第29-30页 |
·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方法 | 第30-34页 |
·优化光阳极纳米结构 | 第30-31页 |
·选择适当能带结构的量子点与氧化物半导体的匹配 | 第31-32页 |
·改善量子点与氧化物半导体界面的特性 | 第32-33页 |
·共敏化 | 第33-34页 |
·课题的提出及创新点 | 第34-36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3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性能表征手段 | 第36-47页 |
·实验原料 | 第36-37页 |
·实验设备 | 第37-39页 |
·表征手段 | 第39-47页 |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 | 第39-45页 |
·测试条件 | 第39-40页 |
·太阳能电池参数 | 第40-42页 |
·太阳能电池的封装 | 第42-44页 |
·太阳能电池I-V 曲线的测定 | 第44-45页 |
·结晶相分析 | 第45页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5页 |
·元素分析 | 第45-46页 |
·微观结构分析 | 第46页 |
·紫外-可见吸收分析 | 第46-47页 |
第三章 CdS 量子点敏化ZnO 纳米线的光阳极系统的构建 | 第47-58页 |
·前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光阳极ZnO 纳米线的制备 | 第48-49页 |
·CBD 法在ZnO 纳米线上生长CdS 量子点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ZnO 纳米线的生长 | 第50-53页 |
·CBD 制备CdS 的工艺探索 | 第53-57页 |
·不同反应物浓度对比 | 第53-54页 |
·不同沉积次数对比 | 第54-56页 |
·不同沉积时间对比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退火处理对CdS/ZnO 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 | 第58-74页 |
·前言 | 第58-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ZnO 纳米线的制备及CdS 量子点的沉积 | 第59页 |
·ZnO 纳米线的制备 | 第59页 |
·CBD 法在ZnO 纳米线上生长CdS 量子点 | 第59页 |
·样品的退火处理 | 第59-60页 |
·不同退火温度的对比实验 | 第59-60页 |
·共敏化CdS/ZnO 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73页 |
·退火处理对CdS/ZnO 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 第60-67页 |
·CdS/ZnO 微观结构及形貌表征 | 第60-62页 |
·退火处理对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退火处理提升电池性能的机理分析 | 第64-67页 |
·退火处理制备双尺寸CdS 共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67-73页 |
·样品的微观结构及吸收表征 | 第67-69页 |
·太阳能电池效率测试 | 第69-70页 |
·吸收归一化计算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 | 第70-72页 |
·不同尺寸的CdS 在电池中起到的作用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多孔自敏化太阳能电池构建及光电转换效率研究 | 第74-85页 |
·前言 | 第74-76页 |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多孔CdS 薄膜的制备 | 第76页 |
·电沉积制备CdSe 纳米颗粒 | 第76-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4页 |
·多孔CdS 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形貌表征 | 第77-79页 |
·CdS 形貌对于CdSe/CdS 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79-80页 |
·CdSe/CdS 的退火处理 | 第80-81页 |
·电池性能提升的机理分析 | 第81-84页 |
·CdSe/CdS 异质结对于电池性能提升的影响 | 第81-82页 |
·高温退火对于电池性能的提升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和研究展望 | 第85-88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研究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