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8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14页 |
第二节 昆虫的生长发育与蜕皮变态的分子机理 | 第14-28页 |
一、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 | 第14-20页 |
1. 胰岛素概述 | 第15页 |
2. 胰岛素信号通路 | 第15-20页 |
二、蜕皮激素信号转导途径 | 第20-25页 |
1. 蜕皮激素概述 | 第21-22页 |
2. 蜕皮激素信号转导 | 第22-25页 |
三、保幼激素信号转导途径 | 第25-27页 |
1. 保幼激素概述 | 第25页 |
2. 保幼激素信号转导 | 第25-27页 |
四、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20E上调PRODEATH-S/TK表达促进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28-69页 |
一.引言 | 第28-29页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4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实验动物 | 第29页 |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44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反转录cDNA | 第31页 |
·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32页 |
·重组表达与抗体制备 | 第32-36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4页 |
·重组表达菌株的试表达 | 第34页 |
·重组表达菌株的扩大规模培养 | 第34页 |
·包涵体的复性 | 第34-35页 |
·重组蛋白的亲和纯化 | 第35-36页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6页 |
·免疫印迹 | 第36-37页 |
·试剂 | 第36页 |
·免疫印迹 | 第36-37页 |
·蛋白提取与SDS-PAGE电泳 | 第36-37页 |
·转膜与Western blot | 第37页 |
·RT-PCR | 第37-38页 |
·半定量RT-PCR | 第37页 |
·实时定量qRT-PCR | 第37-38页 |
·体内外激索刺激 | 第38-39页 |
·体内激素刺激 | 第38页 |
·体外激素刺激 | 第38-39页 |
·免疫组织化学 | 第39-40页 |
·HE染色 | 第40-41页 |
·TUNEL染色 | 第41页 |
·虫体注射干扰 | 第41-42页 |
·细胞系干扰 | 第42页 |
·免疫细胞化学 | 第42页 |
·细胞系过表达 | 第42-43页 |
·DNA Ladder的提取 | 第43页 |
·Caspases 3 & 7的活性检测 | 第43-44页 |
·缺失突变 | 第44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4-66页 |
1. Prodeath-S/TK基因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4-48页 |
2. prodeath-S/TK重组表达与抗体制备 | 第48-49页 |
3. prodeath-S/TK在幼虫的蜕皮和变态期高表达 | 第49-51页 |
4. 蜕皮激素20E能够诱导prodeath-S/TK上调表达 | 第51-52页 |
5. prodeath-S/TK定位于变态期的幼虫中肠 | 第52-53页 |
6.干扰prodeath-S/TK影响昆虫的变态 | 第53-55页 |
7.干扰prodeath-S/TK能够阻止20E诱导的幼虫组织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 第55-58页 |
8. 干扰prodeath-S/TK能够抑制基因的表达 | 第58-60页 |
9. 在细胞系上过表达prodeath-S/TK能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60-62页 |
10. prodeath-S/TK在细胞质中行使功能 | 第62-64页 |
11. prodeath-S/TK的N末端和C末端决定其亚细胞定位和功能 | 第64-66页 |
四.讨论 | 第66-68页 |
1. prodeath-S/TK是一种新的蛋白激酶 | 第66页 |
2. prodeath-S/TK的主要功能是促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66-67页 |
3. prodeath-S/TK在20E信号通路中对于基因的转录是必须的 | 第67页 |
4. prodeath-S/TK是在细胞质中发挥功能的 | 第67-68页 |
五.总结 | 第68-69页 |
第三章 胰岛素与20E共同调控CKS1表达决定昆虫的临界体重 | 第69-99页 |
一.引言 | 第69-71页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1-7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1页 |
·实验动物 | 第71页 |
·实验试剂 | 第71页 |
·实验仪器 | 第7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1-77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71页 |
·反转录cDNA | 第71页 |
·基因克隆 | 第71-72页 |
·实时定量qRT-PCR | 第72-73页 |
·虫体激素刺激 | 第73页 |
·虫体干扰 | 第73-74页 |
·免疫组织化学、HE染色及TUNEL检测 | 第74-75页 |
·细胞系过表达 | 第75页 |
·缺失突变与点突变 | 第75-76页 |
·MTT分析 | 第76-77页 |
·细胞系干扰 | 第77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77-95页 |
1. CKS1基因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77-80页 |
2. CKS1在幼虫生长期高表达 | 第80-81页 |
3. 干扰CKS1能够影响虫体的生长与化蛹 | 第81-82页 |
4. CKS1能够影响虫体的大小 | 第82-83页 |
5. CKS1参与中肠的细胞增殖 | 第83-87页 |
6. 在棉铃虫表皮细胞系上过表达CKS1能促进细胞增殖 | 第87-89页 |
7. N45对于CKS结构域发挥其促细胞增殖功能是必须的 | 第89-91页 |
8. CKS1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insulin信号通路 | 第91-92页 |
9. CKS1的表达受20E和insulin共同调控 | 第92-94页 |
10. insulin通过InR调控CKS1的表达 | 第94-95页 |
四.讨论 | 第95-97页 |
1. CKS1通过参与insulin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 | 第95-96页 |
2. 高浓度的20E能够关闭CKS1的表达及中肠细胞的增殖 | 第96页 |
3. 中肠细胞的增殖决定幼虫的临界体重 | 第96-97页 |
五.结论 | 第97-99页 |
创新点总结与讨论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准备发表文章 | 第110-111页 |
附表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