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狭叶类型作物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狭叶形成机理 | 第11-13页 |
·狭叶类型作物植物学及细胞学特性 | 第13-14页 |
·狭叶类型作物光合特性 | 第14-15页 |
·狭叶类型作物遗传特性 | 第15-16页 |
·狭叶基因结构及功能 | 第16-19页 |
·狭叶类型果树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结语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1-29页 |
·实验一 金蜜狭叶桃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21-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枝条及果实特性 | 第22页 |
·叶片特性 | 第22-23页 |
·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强度及对应的净光合速率(Pn) | 第23页 |
·单叶片净光合速率相关参数日变化测定 | 第23-24页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实验二 不同狭叶桃品种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页 |
·实验三 金蜜狭叶桃遗传分析及狭叶性状分子标记筛选 | 第25-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叶片表型的鉴定 | 第26页 |
·DNA提取及基因池构建 | 第26页 |
·PCR扩增 | 第26页 |
·连锁分析 | 第26页 |
·ANGUSTIFOLIA(AN)和IAN在桃基因组中克隆 | 第26-29页 |
·ANGUSTIFOLIA(AN)和IAN | 第26-27页 |
·PCR扩增 | 第27页 |
·序列比对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61页 |
·金蜜狭叶桃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9-44页 |
·叶片、枝条基本特性及果实、枝条的生长动态 | 第29-33页 |
·叶片及枝条基本特性 | 第29-31页 |
·枝条和果实净增长量变化 | 第31-33页 |
·树冠内不同部位光照强度及对应的光合速率 | 第33-35页 |
·树冠内不同部位光照强度分布 | 第33-34页 |
·树冠内不同层次光照强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34页 |
·三品种间相同部位光照强度及对应光合速率的差异性分析 | 第34-35页 |
·不同季节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35-39页 |
·不同季节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温度、胞间CO_2浓度及气孔限制值日变化 | 第39-44页 |
·不同狭叶桃品种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4-53页 |
·光合相关的生物学特性 | 第44-46页 |
·不同季节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46-49页 |
·不同季节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温、胞间CO_2浓度及气孔限制值日变化 | 第49-51页 |
·品种间光合速率比较 | 第51-52页 |
·光合速率日积分值比较 | 第52页 |
·光合相关参数的比较 | 第52-53页 |
·金蜜狭叶桃遗传分析及狭叶性状分子标记筛选 | 第53-57页 |
·狭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 第53-56页 |
·狭叶性状分子标记筛选 | 第56-57页 |
·ANGUSTIFOLIA(AN)和IAN在桃基因组中克隆 | 第57-6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1-65页 |
·金蜜狭叶桃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61-62页 |
·不同狭叶桃品种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62-63页 |
·金蜜狭叶桃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 第63-64页 |
·ANGUSTIFOLIA(AN)和IAN在桃基因组中克隆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