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目录 | 第13-19页 |
图表目录 | 第19-20页 |
1 引言 | 第20-29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20-21页 |
·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创新及未果的问题 | 第26页 |
·结构安排 | 第26-29页 |
2 讨价还价理论的发展 | 第29-35页 |
·合作博弈 | 第29-30页 |
·纳什公理 | 第30-31页 |
·常规的纳什讨价还价解 | 第31-32页 |
·一般的纳什讨价还价解 | 第32页 |
·非合作下的的讨价还价解及讨价还价力 | 第32-35页 |
·Rubinstein(1982)的研究 | 第32-33页 |
·Binmore & Rubinstein & Wolinsky(1986)的研究 | 第33-35页 |
3 机制设计理论综述 | 第35-43页 |
·策略博弈 | 第35-37页 |
·基本概念 | 第35页 |
·解 | 第35-37页 |
·机制设计:重要概念 | 第37-38页 |
·社会选择函数和机制 | 第37页 |
·参与人的效用性质 | 第37页 |
·机制的性质 | 第37-38页 |
·显示原理、激励相容、直接显示 | 第38-39页 |
·直接显示 | 第38页 |
·激励相容 | 第38-39页 |
·显示原理 | 第39页 |
·Groves机制 | 第39-40页 |
·构造 | 第39-40页 |
·性质 | 第40页 |
·Clarke机制 | 第40-41页 |
·构造 | 第40页 |
·性质 | 第40-41页 |
·dAGVA机制 | 第41-43页 |
·构造 | 第41-42页 |
·性质 | 第42页 |
·缺陷 | 第42-43页 |
4 GHM模型 | 第43-65页 |
·模型假设 | 第43-44页 |
·分析 | 第44-46页 |
·最优的投资选择 | 第44-45页 |
·次优的投资选择 | 第45-46页 |
·最佳的所有权结构 | 第46页 |
·结论 | 第46页 |
·评论 | 第46-47页 |
·应用一:HSV模型-产权理论及在政府边界问题上的应用 | 第47-55页 |
·概述 | 第48-49页 |
·模型假设 | 第49-50页 |
·分析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评论 | 第54-55页 |
·应用二:不完全合约下企业股权结构的确定 | 第55-65页 |
·概述 | 第55-57页 |
·模型假设 | 第57-58页 |
·分析 | 第58-61页 |
·对若干经济现象的解释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评论 | 第64-65页 |
5 GHM模型的推论 | 第65-79页 |
·简单情形 | 第65-66页 |
·模型假设 | 第65页 |
·分析 | 第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评论 | 第66页 |
·科斯定理情形 | 第66-72页 |
·科斯定理及其争论 | 第66-70页 |
·模型假设 | 第70页 |
·分析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页 |
·评论 | 第71-72页 |
·公地悲剧 | 第72-79页 |
·公地悲剧及其争论 | 第72-73页 |
·模型假设 | 第73-74页 |
·分析 | 第74-78页 |
·结论 | 第78页 |
·评论 | 第78-79页 |
6 GHM模型的扩展一:引入其他假定 | 第79-90页 |
·概述 | 第79-81页 |
·外部性 | 第81-83页 |
·模型假设 | 第81页 |
·分析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页 |
·评论 | 第83页 |
·合约的完全性 | 第83-84页 |
·模型假设 | 第83页 |
·分析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页 |
·评论 | 第84页 |
·不可替换性 | 第84-87页 |
·模型假设 | 第85页 |
·分析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页 |
·评论 | 第86-87页 |
·投资约束 | 第87-88页 |
·模型假设 | 第87页 |
·分析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页 |
·评论 | 第88页 |
·对合约的完全性、当事人的不可替换性、投资约束的综合分析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页 |
·评论 | 第89-90页 |
7 GHM模型的扩展二:放松假定(事后不可签约的研究综述) | 第90-108页 |
·合约作为参照点理论 | 第90-94页 |
·概述 | 第90-91页 |
·模型假设 | 第91-92页 |
·分析及结论 | 第92-93页 |
·评论 | 第93-94页 |
·合约作为参照点理论在企业理论中的应用 | 第94-96页 |
·模型假设 | 第94-95页 |
·分析 | 第95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评论 | 第96页 |
·合约作为参照点理论在HSV模型中的应用 | 第96-100页 |
·模型假设 | 第97页 |
·分析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9页 |
·评论 | 第99-100页 |
·合约作为参照点理论的扩展一:引入套牢和资产所有权 | 第100-102页 |
·理论简介 | 第101页 |
·与TCE和PRT的比较 | 第101页 |
·结论 | 第101-102页 |
·评论 | 第102页 |
·合约作为参照点理论的扩展二:引入事前投资 | 第102-104页 |
·理论简介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4页 |
·评论 | 第104页 |
·产权的认知模型 | 第104-106页 |
·理论简介 | 第104-105页 |
·结论 | 第105-106页 |
·评论 | 第106页 |
·直接由GHM扩展的方法 | 第106-108页 |
·投资在事后的不可证实性 | 第106页 |
·收益函数在事前和事后的不可证实性 | 第106页 |
·投资的性质 | 第106页 |
·结论 | 第106-108页 |
8 信息不对称下事后不可签约的研究综述 | 第108-120页 |
·概述 | 第108-111页 |
·不可能性 | 第109-110页 |
·可能性 | 第110页 |
·当最优不可达到时的最佳性 | 第110页 |
·如何评价产权 | 第110-111页 |
·有效率的讨价还价的可能性的一般描述 | 第111-113页 |
·模型 | 第111页 |
·分析 | 第111-112页 |
·允许有效率的讨价还价的一般性条件 | 第112-113页 |
·不可能性的充分条件 | 第113-116页 |
·模型假设 | 第113页 |
·分析 | 第113-114页 |
·不可能性的条件 | 第114-115页 |
·两个参与人的情形 | 第115-116页 |
·可能性的充分条件 | 第116-117页 |
·允许有效率讨价还价的初始产权结构 | 第116-117页 |
·允许有效率讨价还价的初始产权特点 | 第117页 |
·次优讨价还价下的最佳产权 | 第117-119页 |
·两个参与人的模型 | 第117-118页 |
·分析 | 第118页 |
·结论 | 第118-119页 |
·进一步的讨论 | 第119-120页 |
·理论上的巨大空白 | 第119页 |
·拥有强制力的第三方 | 第119页 |
·科斯第二定理 | 第119-120页 |
9 结论 | 第120-12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21-122页 |
附录 | 第122-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6页 |
后记 | 第136-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