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4页 | 
|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 ·术语界定 | 第10-14页 | 
| ·跨学科 | 第10-11页 | 
| ·主题教学与主题单元 | 第11-12页 | 
| ·概念、概念性理解、科学大概念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 ·跨学科课程 | 第14-16页 | 
| ·概念为本的教学与科学大概念教学 | 第16-20页 | 
| ·主题单元设计 | 第20-22页 | 
| ·文献综述结论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2 “主题—中心”设计与“概念—中心”设计的对比 | 第24-34页 | 
| ·主题—中心的单元设计案例 | 第24-28页 | 
| ·概念—中心的单元设计案例 | 第28-30页 | 
| ·围绕单元主题构建知识体系 | 第28-29页 | 
| ·识别、表述基本理解并编写相应的基本问题 | 第29页 | 
| ·教学活动设计 | 第29-30页 | 
| ·两种主题单元设计的综合对比 | 第30-34页 | 
| ·课程目标 | 第30-31页 | 
| ·组织中心 | 第31-32页 | 
| ·驱动力量 | 第32-33页 | 
| ·评价要求 | 第33-34页 | 
| 3 基于科学大概念的跨学科主题单元设计 | 第34-49页 | 
| ·单元主题的确定 | 第34-39页 | 
| ·区分话题性主题与概念性主题 | 第34-36页 | 
| ·单元主题的选择:标准及确定过程 | 第36-38页 | 
| ·单元主题的来源 | 第38-39页 | 
| ·课程目标的确定与表达 | 第39-43页 | 
| ·以核心概念为基点,绘制单元知识脉络图 | 第39-41页 | 
| ·基于知识脉络图,识别科学大概念 | 第41页 | 
| ·指向科学大概念,编写基本理解 | 第41-42页 | 
| ·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 | 第42-43页 | 
| ·编写基本问题 | 第43-44页 | 
| ·基本问题的重要性 | 第43-44页 | 
| ·基本问题的编写方法 | 第44页 | 
| ·划分学习主题,设计均衡的教学活动 | 第44-46页 | 
| ·划分学习主题 | 第44-45页 | 
| ·均衡的教学活动的含义 | 第45-46页 | 
| ·保证学习活动间的联系性 | 第46页 | 
| ·促进意义建构、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 第46页 | 
| ·学习评价 | 第46-49页 | 
| ·学习评价的含义 | 第47-48页 | 
|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选择 | 第48-49页 | 
| 4 基于科学大概念的跨学科主题单元设计案例 | 第49-57页 | 
| ·单元主题的确定——以地理科学中“地形变化”为主题 | 第49页 | 
| ·构造知识脉络图,识别科学大概念 | 第49-50页 | 
| ·编排学习主题和确定基本理解、提出基本问题 | 第50-51页 | 
| ·设计均衡的教学活动 | 第51-55页 | 
| ·学习评价 | 第55-57页 |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研究总结 | 第57页 | 
|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