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蘑菌株紫外诱变育种、培养条件优化及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1页 |
| 插图清单 | 第11-12页 |
| 表格清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松口蘑概述 | 第13页 |
| ·松口蘑的成分分析 | 第13-15页 |
| ·多糖类物质 | 第13-14页 |
|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物质 | 第14页 |
| ·挥发性物质 | 第14页 |
| ·维生素和矿物质 | 第14-15页 |
| ·松口蘑的药用价值及临床作用 | 第15-16页 |
| ·松口蘑的抗菌、抗炎作用 | 第15页 |
| ·松口蘑的抗肿瘤作用 | 第15页 |
| ·松口蘑的增强机体免疫力功能 | 第15-16页 |
| ·松口蘑的抗辐射作用 | 第16页 |
| ·松口蘑的抗衰老作用 | 第16页 |
| ·松口蘑美白作用 | 第16页 |
| ·松口蘑的其他功能 | 第16页 |
| ·松口蘑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松口蘑菌株紫外诱变育种 | 第18-24页 |
| ·前言 | 第1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 ·供试菌种 | 第18页 |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 ·培养基 | 第19页 |
| ·培养条件 | 第19页 |
| ·种子扩大培养 | 第19页 |
| ·紫外诱变育种 | 第19-2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3页 |
| ·紫外诱变育种 | 第20-21页 |
| ·诱变菌株的菌体生长筛选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液体培养条件优化 | 第24-35页 |
| ·前言 | 第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 ·供试菌种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 ·液体培养基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 ·温度对菌丝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接种量对菌丝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装液量对菌丝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培养基起始pH对菌丝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摇床转速对菌丝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培养时间对菌丝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松口蘑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5-40页 |
| ·前言 | 第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 ·松口蘑多糖对O_2~-·的清除作用 | 第38页 |
| ·松口蘑多糖对·OH的清除作用 | 第38-39页 |
| ·松口蘑多糖对DPPH·的清除作用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松口蘑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0-45页 |
| ·前言 | 第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 ·试剂和实验动物 | 第40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2-44页 |
| ·血清和组织中蛋白质含量 | 第42页 |
| ·血清和组织中的SOD活性 | 第42-43页 |
| ·血清和组织中的GSH-Px活性 | 第43页 |
| ·血清和组织的MDA含量 | 第43-44页 |
| ·血清和组织的TAOC值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总结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