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3页 |
综述一: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及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3页 |
综述二: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治疗现状 | 第23-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前言 | 第29-31页 |
第一部分: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诊断标准探讨 | 第31-44页 |
临床资料 | 第31-32页 |
1 受试对象 | 第31页 |
2 诊断标准 | 第31页 |
3 纳入标准 | 第31页 |
4 排除标准 | 第31页 |
5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6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7 统计学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 | 第32-38页 |
1 一般资料 | 第32页 |
2 按TEG标准分组结果 | 第32-33页 |
3 按血小板及凝血相关指标分组结果 | 第33-36页 |
4 各项观察指标的Fisher判别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43页 |
1 实验室观察指标的选择 | 第38-40页 |
2 按TEG标准分组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3 按血小板及凝血相关指标分组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4 判别方程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第二部分:芪龙颗粒、芪蛭颗粒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高凝状态的比较性研究 | 第44-61页 |
临床资料 | 第44-48页 |
1 受试对象 | 第44页 |
2 诊断标准 | 第44-45页 |
3 纳入标准 | 第45页 |
4 排除标准 | 第45页 |
5 剔除标准 | 第45页 |
6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7 观察指标 | 第45-47页 |
8 仪器与试剂 | 第47页 |
9 剔除病例处理 | 第47页 |
10 统计学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 | 第48-55页 |
1 一般资料 | 第48页 |
2 实验室观察指标结果 | 第48-49页 |
3 中医证候学观察指标结果 | 第49-51页 |
4 生活质量观察指标结果 | 第51页 |
5 芪龙颗粒组、芪蛭颗粒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 第51-52页 |
6 芪龙颗粒组、芪蛭颗粒组与对照组疗效的两两比较 | 第52-54页 |
7 中医疗效判定 | 第54页 |
8 生活质量疗效判定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60页 |
1 观察药物的选择 | 第55-56页 |
2 芪龙颗粒的疗效评价 | 第56页 |
3 芪蛭颗粒的疗效评价 | 第56-57页 |
4 芪龙颗粒与芪蛭颗粒的疗效比较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一:非小细胞肺癌TNM定义与分期标准 | 第64-66页 |
附二:临床试验流程图 | 第66-67页 |
附三:芪龙颗粒、芪蛭颗粒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高凝状态的比较性研究病例报告表 | 第6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