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棉蚜抗药性的现状 | 第14-16页 |
·棉蚜对有机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第15页 |
·棉蚜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第15页 |
·棉蚜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第15页 |
·棉蚜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第15-16页 |
·棉蚜抗药性的机制 | 第16-17页 |
·表皮穿透性降低 | 第16页 |
·靶标抗性 | 第16页 |
·解毒代谢能力增强 | 第16-17页 |
·棉蚜抗药性综合治理(IPM) | 第17-19页 |
·抗药性的监测 | 第17-18页 |
·抗药性的综合治理策略 | 第18-19页 |
·吡虫啉和啶虫脒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新烟碱药剂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棉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药性现状 | 第20-21页 |
·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研究 | 第21-23页 |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 第21-22页 |
·不同杀虫剂对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 | 第22-23页 |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突变对害虫抗药性的影响 | 第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棉蚜对吡虫啉、啶虫脒的抗性选育与风险评估 | 第24-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供试昆虫种群和供试杀虫剂 | 第24页 |
·生物测定 | 第24页 |
·敏感品系棉蚜的选育 | 第24-25页 |
·抗性品系棉蚜的选育 | 第25页 |
·现实遗传力h 2估算 | 第25页 |
·抗性风险评估 | 第25页 |
·结果分析 | 第25-29页 |
·棉蚜对吡虫啉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汰选 | 第25-26页 |
·棉蚜对啶虫脒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汰选 | 第26-28页 |
·棉蚜对毗虫啉、啶虫脒的抗性风险评估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棉蚜抗吡虫啉和啶虫脒种群交互抗性的研究 | 第32-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供试昆虫种群 | 第32页 |
·供试杀虫剂 | 第32页 |
·生物测定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抗吡虫啉棉蚜种群的交互抗性谱的研究 | 第33-34页 |
·抗啶虫脒棉蚜种群的交互抗性谱的研究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棉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田间抗性监测 | 第37-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页 |
·供试昆虫种群 | 第37页 |
·供试杀虫剂 | 第37页 |
·生物测定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吡虫啉药剂的抗性调查 | 第37-38页 |
·啶虫脒药剂的抗性调查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增效剂对吡虫啉、啶虫脒的增效作用 | 第40-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供试棉蚜 | 第40页 |
·供试药剂 | 第40页 |
·增效剂试验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TPP、PBO和DEM在吡虫啉敏感和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 | 第41页 |
·TPP、PBO和DEM在啶虫脒敏感和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第六章 棉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解毒酶活性的测定 | 第43-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化学药剂 | 第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试虫来源 | 第43页 |
·棉蚜羧酸酯酶比活力测定 | 第43-45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测定 | 第45页 |
·细胞色素P450-O-脱乙基比活力测定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棉蚜不同品系羧酸酯酶比活力比较 | 第45-46页 |
·棉蚜不同品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比较 | 第46页 |
·棉蚜不同品系细胞色素P450sO-脱乙基比活力比较 | 第46-47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7-49页 |
第七章 棉蚜对吡虫啉、啶虫脒抗性和敏感种群单头CarE和AChE活性的检测 | 第49-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化学药剂 | 第49页 |
·仪器设备 | 第49页 |
·单头棉蚜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测定 | 第49页 |
·单头棉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测定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吡虫啉抗性和敏感种群棉蚜CarE和AChE活性个体频率分布 | 第50-51页 |
·啶虫脒抗性和敏感种群棉蚜CarE和AChE活性个体频率分布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第八章 棉蚜吡虫啉、啶虫脒抗性和敏感品系中羧酸酯酶及P45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比较 | 第54-6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6页 |
·供试虫源 | 第54页 |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54页 |
·棉蚜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第54-56页 |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条件 | 第56页 |
·各基因相对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6页 |
·数据分析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不同品系羧酸酯酶cDNA蛋白编码区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 第56-57页 |
·不同品系P450单加氧酶cDNA蛋白编码区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羧酸酯酶与P450单加氧酶基因表达量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第九章 棉蚜不同品系中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比较以及点突变的检测 | 第62-7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2-66页 |
·供试虫源 | 第62页 |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主要仪器 | 第62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62-63页 |
·棉蚜总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 | 第63-64页 |
·PCR扩增、回收、连接和转化 | 第64-65页 |
·菌落PCR鉴定及序列分析 | 第65页 |
·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65页 |
·棉蚜单头DNA的提取和点突变的检测 | 第65-66页 |
·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棉蚜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基因序列的克隆 | 第66页 |
·棉掛敏感和抗性品系屮烟碱型乙醜胆碱受体(M亚基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 | 第66-68页 |
·棉蚜敏感和抗性品系中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基因点突变的检测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1-7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