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6-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2 徐镳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2-34页 |
·“振兴中华,体育有责”的体育爱国思想 | 第12-14页 |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自我发展与校际交流相促进”的学校体育思想 | 第14-22页 |
·“竞技体育多重价值论”和“竞技体育应重视运动员职业道德”的竞技体育思想 | 第22-27页 |
·“智力开发动力论”的体育事业发展思想 | 第27-30页 |
·“竞技性与特色化兼备”的体育院校办学思想 | 第30-33页 |
·“生命不止、运动不息”的终身体育思想 | 第33-34页 |
3 徐镳体育思想的特点 | 第34-38页 |
·爱国性 | 第34-35页 |
·实践性 | 第35-36页 |
·多元性 | 第36页 |
·先进性 | 第36-37页 |
·人本性 | 第37-38页 |
4 徐镳体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 第38-49页 |
·社会历史背景 | 第38-39页 |
·个人经历背景 | 第39-44页 |
·主流体育思想变迁背景 | 第44-47页 |
·国家体育方针政策变化的背景 | 第47-49页 |
5 徐镳体育思想的评价 | 第49-58页 |
·徐镳体育思想与近现代其他体育名家思想的比较 | 第50-53页 |
·徐镳体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53-57页 |
·徐镳关于旧中国体育观点的评析 | 第57-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徐镳及其体育思想在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第58页 |
·徐镳体育思想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 第58-59页 |
·徐镳体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 | 第59页 |
·徐镳体育思想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促发形成 | 第59页 |
7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附录一 | 第64-65页 |
附录二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