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1 绪论 | 第15-3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 ·国外行车安全监控领域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8-21页 |
| ·国内行车安全监控领域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21-23页 |
| ·国内外信息融合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分析 | 第23-24页 |
| ·国内外情况分析 | 第24-2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8-30页 |
| 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30-53页 |
| ·安全系统工程学 | 第30-33页 |
| ·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 | 第31页 |
| ·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 ·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 | 第32-33页 |
| ·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 | 第33-46页 |
| ·信息融合定义 | 第33-34页 |
| ·信息融合的层次结构 | 第34-36页 |
| ·信息融合处理过程 | 第36-37页 |
| ·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 第37-38页 |
| ·信息融合的常用算法 | 第38-44页 |
| ·信息集成与数据挖掘 | 第44-46页 |
| ·模糊及综合评价相关理论 | 第46-50页 |
| ·模糊基本理论 | 第46-47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7-50页 |
| ·预警预测理论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3 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研究 | 第53-67页 |
| ·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特征分析 | 第53-56页 |
| ·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架构 | 第56-62页 |
| ·总体架构 | 第56-61页 |
| ·逻辑架构 | 第61-62页 |
| ·信息共享解决方案 | 第62-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4 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信息融合模型研究 | 第67-82页 |
| ·基于目标决策的行车安全监控信息融合建模方法 | 第67-72页 |
| ·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建模思路和方法 | 第67-69页 |
| ·基于目标决策的细腻融合建模方法 | 第69-72页 |
| ·货车轮对踏面损伤报警评判的信息融合模型 | 第72-74页 |
| ·检测/监测设备质量评价的信息融合模型 | 第74-76页 |
| ·车辆造修质量评价的信息融合模型 | 第76-77页 |
| ·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的信息融合模型 | 第77-79页 |
| ·货运安全风险评估的信息融合模型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5 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故障诊断应用研究 | 第82-118页 |
| ·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概述 | 第82-84页 |
| ·红外线热轴综合预报应用 | 第84-99页 |
| ·红外线热轴故障的关联分析研究 | 第84-87页 |
| ·红外线热轴综合预报架构 | 第87-88页 |
| ·红外线热轴综合预报模型和算法研究 | 第88-97页 |
| ·红外线热轴预报应用 | 第97-99页 |
| ·5T指导造修/检修应用 | 第99-105页 |
| ·5T指导造修/检修流程 | 第99-100页 |
| ·5T指导造修质量/检修质量评价 | 第100-104页 |
| ·5T指导造修应用分析 | 第104-105页 |
| ·客车踏面损伤监测预报应用 | 第105-116页 |
| ·TPDS对客车的踏面损伤预报模型 | 第106-107页 |
| ·TPDS客车车次定位应用研究 | 第107-115页 |
| ·TPDS探测客车的车次车组定位应用 | 第115-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 6 基于信息融合的货运计量安全监控系统深化应用研究 | 第118-156页 |
| ·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概述 | 第118-119页 |
| ·检测信息与确报信息匹配应用研究 | 第119-123页 |
| ·检测信息与确保信息匹配的内涵 | 第119页 |
| ·检测信息与确保信息匹配流程 | 第119-120页 |
| ·检测信息与确保信息的模糊匹配模型与算法 | 第120-122页 |
| ·检测信息与确保信息匹配应用效果分析 | 第122-123页 |
| ·车号匹配错位纠正应用 | 第123-130页 |
| ·车号匹配错位的含义 | 第123-124页 |
| ·检测数据与车号匹配的数据流程 | 第124页 |
| ·车号匹配错位改进方案 | 第124-126页 |
| ·车号匹配错位纠正模型 | 第126-129页 |
| ·车号匹配错位纠正应用分析 | 第129-130页 |
| ·货物装载状态智能报警评判应用 | 第130-139页 |
| ·智能报警评判的含义 | 第130-131页 |
| ·智能报警评判的模型研究 | 第131-135页 |
| ·智能报警评判的应用分析 | 第135-139页 |
| ·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检测精度动态评估应用 | 第139-155页 |
| ·设备检测精度动态评估的含义 | 第139-140页 |
| ·检测设备检测精度动态评估模型 | 第140-145页 |
| ·检测设备检测精度评估应用 | 第145-1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6-161页 |
| ·研究结论 | 第156-157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57-158页 |
| ·研究展望 | 第158-1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1-170页 |
| 附录A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170-173页 |
| 附录B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 第173-174页 |
| 详细摘要 | 第174-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