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6页 |
·室内环境质量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全热交换通风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室内环境品质评价方法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2.遗传算法及神经网络的理论概述 | 第18-35页 |
·遗传算法 | 第18-23页 |
·遗传算法的发展 | 第18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标准遗传算法 | 第19-22页 |
·遗传算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 第22-23页 |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第23页 |
·神经网络的模型结构 | 第23-25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 | 第25-27页 |
·神经网络的训练 | 第27页 |
·BP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BP 神经网络的算法推导 | 第28-32页 |
·遗传神经网络 | 第32-34页 |
·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重 | 第32-33页 |
·GA-BP 网络算法的实现步骤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在室内空气品质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 第35-45页 |
·室内空气品质等级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5-37页 |
·选择室内空气等级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确定室内空气品质等级标准 | 第36页 |
·确定各因素的评价等级 | 第36-37页 |
·污染物的检测 | 第37-38页 |
·基于遗传神网络的室内空气品质等级评价 | 第38-44页 |
·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模型 | 第38-40页 |
·基于 GA-BP 神经网络的室内空气品质等级评价 MATLAB 仿真 | 第40-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空气品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5-62页 |
·嵌入式智能监控系统的开发流程 | 第45-46页 |
·硬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46页 |
·传感器的选择与硬件接口设计 | 第46-51页 |
·温度传感器模块 | 第46-47页 |
·CO_2传感器模块 | 第47-49页 |
·NO_2、甲醛传感器模块 | 第49-50页 |
·TVOC 有机化合物传感器模块 | 第50-51页 |
·主控制器概述 | 第51-52页 |
·最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52-58页 |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第53页 |
·时钟电路设计 | 第53-54页 |
·复位电路设计 | 第54页 |
·NAND FLASH 存储器接口电路 | 第54-56页 |
·JTAG 调试接口电路 | 第56页 |
·TFT 液晶显示模块电路 | 第56-57页 |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 第57-58页 |
·报警系统模块电路设计 | 第58页 |
·全热交换通风机与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2-78页 |
·软件设计思路 | 第62页 |
·系统软件总设计 | 第62-63页 |
·引导程序 | 第63-64页 |
·ZLG_GUI 的介绍 | 第64-67页 |
·ZLG_GUI 的组织文件 | 第64-65页 |
·ZLG_GUI 在 LPC2478 上的移植 | 第65-67页 |
·数据采集及处理模块设计 | 第67-70页 |
·A/D 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 第67-69页 |
·数据处理(评价算法程序)模块的设计 | 第69-70页 |
·LCD 显示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70-72页 |
·声音报警及风机启动模块的设计 | 第72页 |
·调试运行 | 第72-75页 |
·软件开发工具 | 第72-73页 |
·系统集成开发环境的设置 | 第73-74页 |
·系统监控界面 | 第74-75页 |
·设备测试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总结与展望 | 第78-79页 |
·总结 | 第78页 |
·改进与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5页 |
1 图标索引 | 第84-85页 |
2 软件文档另存 | 第85页 |
3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