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 | 第7页 |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第8-9页 |
| ·理论基础 | 第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 第9-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创新点 | 第9-11页 |
| 第2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 | 第11-17页 |
|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 | 第11-13页 |
| ·思想政治建设 | 第11页 |
| ·领导班子建设 | 第11-12页 |
| ·党员队伍建设 | 第12页 |
| ·作风建设 | 第12页 |
| ·制度建设 | 第12-13页 |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历程 | 第13-14页 |
| ·第一阶段 | 第13页 |
| ·第二阶段 | 第13-14页 |
| ·第三阶段 | 第14页 |
|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 第14-17页 |
| ·加强基层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 | 第15-16页 |
| ·加强基层党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 第16页 |
| ·加强基层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 第16-17页 |
| 第3章 兴国县社富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 第17-25页 |
|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 第17-19页 |
| ·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 第17页 |
| ·党员素质不断提高 | 第17-18页 |
| ·党员结构更趋合理 | 第18页 |
| ·党员管理更加科学 | 第18页 |
| ·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更加突出 | 第18-19页 |
| ·社富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 ·党员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 | 第19-20页 |
| ·体制和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 ·干部作风、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问题 | 第20-23页 |
| ·党组织权威和影响力问题 | 第23-25页 |
| 第4章 兴国县社富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 第25-36页 |
|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观是根本前提 | 第25-27页 |
| ·“以人为本”的执政观是党始终如一的治国理念 | 第25页 |
| ·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服务观 | 第25-26页 |
| ·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 第26-27页 |
| ·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 | 第27页 |
| ·扎实抓好农村党员组织建设 | 第27-31页 |
| ·提升农村党员的政治素养,强化党性观念 | 第27-28页 |
| ·严格培养和发展农村党员 | 第28-29页 |
| ·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 第29-30页 |
| ·完善农村党员教育和培训机制 | 第30页 |
| ·尊重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权利 | 第30-31页 |
| ·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 | 第31-33页 |
| ·完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 第31-32页 |
|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支部书记的素质 | 第32-33页 |
| ·提高党员作风,改进工作方式 | 第33页 |
|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 | 第33-36页 |
| ·健全“两委”运行制度 | 第34页 |
| ·建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奖励制度 | 第34-35页 |
| ·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