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进展 | 第13-19页 |
|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常规甲烷燃料重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等离子体/催化剂协同催化甲烷燃料重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等离子体催化甲烷重整反应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等离子体特性及其在甲烷蒸汽重整中的应用 | 第21-28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 第21-24页 |
| ·气体放电理论 | 第21-23页 |
| ·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 第23-24页 |
| ·等离子体化学特性 | 第24-25页 |
| ·甲烷蒸汽重整 | 第25-27页 |
| ·常规催化剂重整 | 第25页 |
| ·等离子/催化剂协同催化甲烷蒸汽重整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燃料重整实验研究 | 第28-53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试验台及反应器设计 | 第28-30页 |
| ·试验台设计 | 第28-29页 |
| ·反应器设计 | 第29-30页 |
| ·实验准备 | 第30-33页 |
| ·实验仪器及原料 | 第30-31页 |
| ·实验工艺计算 | 第31-33页 |
| ·催化剂填装 | 第33页 |
| ·实验参数测量 | 第33-39页 |
| ·介质阻挡放电功率的测量 | 第34-35页 |
| ·出口气体组分的测量 | 第35-38页 |
| ·出口气体流量的测量 | 第38-39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9-52页 |
| ·水碳比对甲烷蒸汽重整反应的影响 | 第39-42页 |
| ·甲烷空速对甲烷蒸汽重整反应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温度对甲烷蒸汽重整反应的影响 | 第45-47页 |
| ·放电功率对甲烷蒸汽重整反应的影响 | 第47-50页 |
| ·放电频率对甲烷蒸汽重整反应的影响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等离子体催化甲烷蒸汽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探究 | 第53-70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流程 | 第53-54页 |
|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62页 |
| ·电子-分子碰撞反应的选取 | 第54-55页 |
| ·碰撞截面数据的获取 | 第55-56页 |
| ·电子碰撞反应反应速率的求取 | 第56-59页 |
| ·重粒子反应的选取 | 第59-62页 |
|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62-69页 |
| ·基本假设 | 第63页 |
| ·数学模型 | 第63-66页 |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66页 |
|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检验及校正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5章 裂解气燃烧流场数值模拟 | 第70-85页 |
| ·引言 | 第70页 |
| ·数学模型 | 第70-73页 |
| ·流体流动模型 | 第70-71页 |
| ·湍流脉动模型 | 第71-72页 |
| ·湍流燃烧模型 | 第72-73页 |
| ·燃烧室模型选取 | 第73-75页 |
| ·燃烧室几何模型 | 第73-74页 |
| ·燃烧室网格划分 | 第74页 |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74-75页 |
| ·燃烧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 第75-84页 |
| ·子午面温度分布 | 第75-77页 |
| ·出口不均匀度 | 第77-80页 |
| ·壁面温度分布 | 第80-81页 |
| ·总压恢复系数 | 第81-82页 |
| ·火焰长度 | 第82页 |
| ·燃烧效率 | 第82-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