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救生舱锂电池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1 绪论 | 第14-20页 |
| ·矿用救生舱的发展 | 第14-15页 |
| ·矿用救生舱用电池的发展 | 第15-17页 |
| ·矿用救生舱用电池的概述 | 第15-16页 |
| ·矿用救生舱用锂电池的发展 | 第16-17页 |
| ·矿用救生舱锂电池管理系统 | 第17-19页 |
| ·电池管理系统的简介 | 第17页 |
| ·矿用救生舱锂电池管理系统使用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 矿用救生舱锂电池的性能分析 | 第20-32页 |
|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 | 第20-22页 |
| ·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 ·性能特点 | 第21-22页 |
| ·锂电池基本电特性 | 第22-23页 |
| ·电压水准 | 第22页 |
| ·电池容量 | 第22页 |
| ·充放电电流 | 第22-23页 |
| ·内阻 | 第23页 |
| ·锂电池单体的特性分析 | 第23-27页 |
| ·单体锂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 第23-25页 |
| ·单体锂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充放电特性 | 第25-27页 |
| ·锂电池组的特性分析 | 第27-30页 |
| ·锂离子电池组的结构 | 第27-29页 |
| ·锂电池组的充放电特性 | 第29-30页 |
| ·锂电池组在不同温度下的放电特性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3 电池管理系统中电池荷电状态的估算策略 | 第32-48页 |
| ·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定义 | 第32-33页 |
| ·影响荷电状态估算的因素 | 第33-36页 |
| ·温度 | 第33-34页 |
| ·放电倍率 | 第34-35页 |
| ·自放电率 | 第35-36页 |
| ·电池寿命 | 第36页 |
| ·现有的荷电状态的估算方法 | 第36-42页 |
| ·安时法 | 第36-37页 |
| ·开路电压法 | 第37-38页 |
| ·电动势法 | 第38-41页 |
| ·卡尔曼滤波法 | 第41页 |
| ·模糊推理和神经网络法 | 第41-42页 |
| ·本系统选用的SOC估算方法 | 第42-46页 |
| ·本系统的算法原理 | 第42-43页 |
| ·电动势法参数的取得 | 第43-44页 |
| ·安时法修正因子的取得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4 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8-66页 |
| ·电池监控芯片的简介 | 第48-50页 |
| ·信号的采集电路 | 第50-57页 |
| ·单体电池电压采集电路 | 第50-53页 |
| ·单体电池温度采集电路 | 第53-55页 |
| ·总电流采集电路 | 第55-56页 |
| ·总电压采集电路 | 第56-57页 |
| ·单体电池均衡电路 | 第57-59页 |
| ·外围电路设计 | 第59-64页 |
| ·供电电源 | 第59-60页 |
| ·通信电路 | 第60-61页 |
| ·隔离电路 | 第61-62页 |
| ·数据存储电路 | 第62页 |
| ·短路保护电路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5 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6-82页 |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66-67页 |
| ·系统总体设计架构 | 第67-68页 |
| ·主程序及相关子程序 | 第68-79页 |
| ·主程序设计 | 第68-69页 |
| ·数据采集及处理任务 | 第69-74页 |
| ·SOC算法任务 | 第74-76页 |
| ·通信任务 | 第76-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 6 实验过程及结果 | 第82-96页 |
| ·实验装置 | 第82-84页 |
| ·实验内容及结果 | 第84-93页 |
| ·信号的采集 | 第84-88页 |
| ·电池组荷电状态实验 | 第88-90页 |
| ·模拟故障信号实验 | 第90-92页 |
| ·电池单体均衡实验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 7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96-98页 |
| ·全文总结 | 第96-97页 |
| ·研究展望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