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及遗传方式 | 第11-12页 |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 | 第11页 |
·叶色突变体的遗传方式 | 第11-12页 |
·叶色突变体的分子机制 | 第12-14页 |
·叶绿素合成途径中基因突变 | 第12-13页 |
·叶绿体发育受阻 | 第13页 |
·过量血红素对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 | 第13-14页 |
·棉花芽黄突变体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棉花芽黄突变体的遗传鉴定和杂种优势利用 | 第14-15页 |
·中棉所 58vsp 的研究基础 | 第15页 |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第15-19页 |
·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 | 第16页 |
·RNA-seq 测序原理 | 第16-17页 |
·RNA-seq 的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RNA-seq 的优势与挑战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芽黄突变体转录组学分析 | 第21-38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6页 |
·试验试剂和设备 | 第21-22页 |
·材料总 RNA 提取和检测 | 第22-23页 |
·转录组测序方法 | 第23-25页 |
·qRT-PCR 验证方法 | 第25-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31页 |
·质量检测结果 | 第26页 |
·序列组装分析 | 第26-27页 |
·Unigene 的功能注释及分类 | 第27-30页 |
·Pathway 注释分析及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 | 第30页 |
·qRT-PCR 结果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8页 |
·获取的候选芽黄基因 | 第34-36页 |
·芽黄相关代谢通路分析 | 第36-37页 |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全文结论 | 第38-40页 |
·转录组测序组装和注释结果 | 第38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候选芽黄基因或芽黄突变相关通路 | 第38-39页 |
·qRT-PCR 验证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