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引言 | 第15页 |
·植物中钾素的生理功能 | 第15-17页 |
·植物体内中的钾含量及分布 | 第15页 |
·钾在植株体内的生理作用 | 第15-17页 |
·维持细胞电荷平衡 | 第16页 |
·调节酶的活性 | 第16页 |
·调节细胞膨压和渗透势 | 第16页 |
·参与蛋白质合成 | 第16页 |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 第16页 |
·调节韧皮部的溶质运输 | 第16-17页 |
·植物钾效率的差异性和遗传机制 | 第17-19页 |
·钾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的差异性 | 第17-18页 |
·钾吸收效率的差异性 | 第17页 |
·钾利用效率的差异 | 第17-18页 |
·钾营养吸收效率的遗传研究 | 第18页 |
·植物钾营养的吸收和转运机制 | 第18-19页 |
·高亲和性钾吸收和机制 | 第18-19页 |
·低亲和性钾吸收机制 | 第19页 |
·植物中的钾转运系统 | 第19页 |
·钾营养的分子基础 | 第19-23页 |
·钾离子通道 | 第19-21页 |
·Shaker 家族 | 第19-21页 |
·TPK 家族和 Kir-like 家族 | 第21页 |
·其他钾离子通道家族 | 第21页 |
·钾转运体 | 第21-23页 |
·KUP/HAK/KT 家族 | 第22页 |
·Trk/HKT 家族 | 第22-23页 |
·CPA 家族 | 第23页 |
·WRKY 家族转录因子影响大豆吸收钾离子 | 第23-24页 |
·转录因子的类型与结构 | 第24页 |
·WRKY 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 | 第24页 |
·GmWRKY 家族可能与大豆钾素吸收有关 | 第24页 |
·钾素对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 第24-27页 |
·植物缺钾症状 | 第24-25页 |
·土壤中的钾 | 第25页 |
·钾素对大豆的作用 | 第25-27页 |
第二章 2 种不同耐性大豆材料苗期根系对低钾胁迫的生理响应 | 第27-3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供试大豆材料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低钾胁迫下根系形态的测定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根系的体积 | 第28-29页 |
·根系的总长度 | 第29-30页 |
·根系的表面积 | 第30页 |
·根系的平均直径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大豆钾转运体基因 GmKT12 的克隆和信息学分析 | 第32-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水培试验及取样 | 第33页 |
·RNA 提取与 cDNA 合成 | 第33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3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及数据分析方法 | 第33页 |
·目的片段的获取 | 第33-34页 |
·GmKT12 基因在 2 个材料中的序列差异的比对方法 | 第34页 |
·GmKT12 基因序列及蛋白质结构分析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RNA 提取、cDNA 合成及 GmKT12 基因的克隆 | 第34页 |
·GmKT12 基因在 2 个材料中序列差异比对 | 第34-36页 |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36页 |
·GmKT12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40页 |
·蛋白质理化性质的分析 | 第36-37页 |
·蛋白质跨膜区域分析 | 第37-38页 |
·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和分析 | 第38-39页 |
·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 | 第39页 |
·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大豆钾离子通道 GmKAB1 基因的克隆和信息学分析 | 第43-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3-44页 |
·水培试验及取样 | 第44页 |
·RNA 提取与 cDNA 合成 | 第44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4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及分析方法 | 第44页 |
·目的片段的获取 | 第44-45页 |
·GmKAB1 基因的序列测定 | 第45页 |
·GmKAB1 基因序列及蛋白质结构分析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RNA 提取、cDNA 合成及 GmKT12 基因的克隆 | 第45页 |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45-47页 |
·GmKAB1 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第47页 |
·GmKAB1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50页 |
·蛋白质理化性质的分析 | 第47-48页 |
·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和分析 | 第48页 |
·蛋白质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大豆转录因子 GmWRKY50 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第52-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3页 |
·水培试验及取样 | 第53页 |
·RNA 提取与 cDNA 合成 | 第53-54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4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及分析方法 | 第54页 |
·目的片段的获取 | 第54-56页 |
·培养基与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DNA 片段与 pCX-SN 载体的连接反应 | 第54-55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CaCl2) | 第55页 |
·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55页 |
·菌落 PCR 的鉴定 | 第55页 |
·质粒酶切鉴定 | 第55-56页 |
·GmWRKY50 的亚细胞定位 | 第56页 |
·试验材料准备 | 第56页 |
·引物合成 | 第56页 |
·基因枪法转化洋葱表皮细胞 | 第56页 |
·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56-58页 |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57页 |
·根瘤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57页 |
·根瘤农杆菌的转化 | 第57页 |
·农杆菌转化拟南芥 | 第57页 |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57-58页 |
·移苗处理 | 第58页 |
·钾含量的测定 | 第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GmWRKY50 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58-59页 |
·Gm WRKY50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第59-60页 |
·PJG053-GmWRKY50 的表达载体构建与亚细胞定位 | 第60-61页 |
·拟南芥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61页 |
·过表达拟南芥材料在低钾条件下的表型检测 | 第61-62页 |
·过表达拟南芥材料钾含量的测定 | 第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