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19页 |
·锑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锑的概述 | 第9页 |
·微生物对锑的代谢作用 | 第9-10页 |
·利什曼虫对锑的代谢 | 第10-12页 |
·丛毛单胞菌属 | 第12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蛋白质组学的产生背景和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近况 | 第14-17页 |
·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 | 第14-15页 |
·亚细胞蛋白质组学 | 第15页 |
·定量蛋白质组学 | 第15-17页 |
·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学 | 第17-18页 |
·胁迫条件下的微生物蛋白质组学 | 第18页 |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1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3页 |
·菌株与质粒的来源 | 第19页 |
·培养基配制及主要的成分 | 第19-20页 |
·常用仪器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相关缓冲液配方 | 第21-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丛毛单胞菌总DNA的抽提 | 第23-24页 |
·丛毛单胞菌总RNA的抽提 | 第24页 |
·RNA的定量和质量测定 | 第24-25页 |
·总RNA的DNaseⅠ消化 | 第25页 |
·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 | 第25-26页 |
·PCR扩增 | 第26页 |
·琼脂糖胶电泳 | 第26-27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qPCR) | 第27页 |
·生长曲线和锑(Ⅲ)氧化曲线的测定 | 第27-28页 |
·双向电泳实验操作 | 第28-30页 |
·双向电泳样品制备 | 第28页 |
·蛋白定量(Bradford法) | 第28-29页 |
·等电聚焦 | 第29页 |
·SDS-PAGE | 第29-30页 |
·硝酸银染色(质谱兼容) | 第30页 |
·图像扫描及分析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6页 |
·S44生长和氧化曲线的测定 | 第31页 |
·扫描电镜检测 | 第31-32页 |
·双向电泳结果概述 | 第32-38页 |
·差异蛋白质的功能分类 | 第38页 |
·C.testosteroniS44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38-46页 |
·膜蛋白和转运结合蛋白 | 第40-41页 |
·抗性相关蛋白和应激蛋白 | 第41页 |
·翻译相关蛋白 | 第41-42页 |
·糖代谢 | 第42-43页 |
·脂肪酸代谢和聚β-羟基丁酸(PHB) | 第43-45页 |
·氨基酸代谢 | 第45页 |
·能量代谢 | 第45-46页 |
·其它代谢 | 第46页 |
4.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总结 | 第46-47页 |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成果展示及获奖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