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41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9页 |
一、情绪 | 第13-17页 |
二、情绪表达 | 第17-19页 |
三、师幼互动 | 第19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一、戈夫曼拟剧理论 | 第19-23页 |
二、霍克希尔德情绪劳动理论 | 第23-26页 |
第四节 研究综述 | 第26-35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30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30-34页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第34-35页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第35-41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35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35页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 | 第35-38页 |
四、研究过程 | 第38-39页 |
五、分析框架 | 第39-41页 |
第二章 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类型与表达形式 | 第41-59页 |
第一节 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类型与分布 | 第41-48页 |
一、教师情绪的类型 | 第41-45页 |
二、教师情绪产生的场景 | 第45-46页 |
三、教师情绪指向的对象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表达形式 | 第48-58页 |
一、幼儿教师情绪的非言语表达 | 第48-51页 |
二、幼儿教师情绪的言语表达 | 第5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产生与变化 | 第59-88页 |
第一节 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产生 | 第59-78页 |
一、教师正向情绪的诱发事件 | 第59-63页 |
二、教师正向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63-66页 |
三、教师负向情绪的诱发事件 | 第66-70页 |
四、教师负向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70-78页 |
第二节 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变化 | 第78-86页 |
一、“转化-调节”型 | 第78-80页 |
二、“终止-回避”型 | 第80-81页 |
三、“升级-冲突”型 | 第81-83页 |
四、“持续-扩散”型 | 第83-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四章 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功能分析 | 第88-104页 |
第一节 教师情绪在师幼互动中的角色定位 | 第88-91页 |
一、情绪是教师角色“个人前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88-89页 |
二、教师情绪是教师角色建构与调整的重要策略 | 第89-90页 |
三、教师情绪是影响幼儿情境定义的重要方式 | 第90-91页 |
第二节 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正向功能 | 第91-98页 |
一、促进幼儿的情绪社会化 | 第91-93页 |
二、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 | 第93-95页 |
三、维持安全有序的班级生活 | 第95-96页 |
四、维护和巩固师幼关系 | 第96-98页 |
第三节 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负向功能 | 第98-103页 |
一、教师情绪对幼儿发展的负向功能 | 第98-101页 |
二、教师情绪对教师自身的负向功能 | 第101-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建议与反思 | 第104-116页 |
第一节 建议 | 第104-112页 |
一、重视幼儿教师职业的情绪特征,尊重教师的情绪劳动 | 第104-105页 |
二、倡导情感型园所领导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第105-107页 |
三、加强情绪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情绪专业素养 | 第107-109页 |
四、构建幼儿教师情绪支持系统,建立教师情绪疏导机制 | 第109-110页 |
五、改善教师的情绪表达方式,倡导以正向情绪为特征的师幼互动 | 第110-112页 |
第二节 研究总结与反思 | 第112-116页 |
一、研究总结 | 第112-114页 |
二、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14页 |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4页 |
后记 | 第124-125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