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副猪嗜血杆菌病 | 第13-15页 |
·副猪嗜血杆菌简介 | 第13页 |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 第13页 |
·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诊断 | 第13-14页 |
·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体内诱导抗原技术 | 第15-21页 |
·血清的选择、混合和吸附 | 第17页 |
·体外培养环境的选择 | 第17-18页 |
·文库构建 | 第18页 |
·DNA片段的大小 | 第18-19页 |
·文库筛选 | 第19页 |
·体内诱导抗原基因的分析 | 第19-20页 |
·体内诱导抗原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 第20-21页 |
·结论 | 第21页 |
2. 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3. 材料 | 第22-26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2-23页 |
·培养基、抗生素及其他试剂的配制 | 第23页 |
·体内诱导抗原筛选以及Western blotting相关溶液 | 第23-24页 |
·ELISA相关溶液 | 第24页 |
·蛋白纯化相关试剂 | 第24页 |
·酶制剂 | 第24页 |
·引物序列 | 第24-25页 |
·仪器 | 第25页 |
·试剂盒 | 第25-26页 |
4. 实验方法 | 第26-38页 |
·副猪嗜血杆菌SH0165基因组表达文库的构建 | 第26-30页 |
·细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26页 |
·基因组的酶切 | 第26-27页 |
·基因组片段的回收 | 第27页 |
·载体pQE80L,81L,82L的小量提取 | 第27-28页 |
·载体的酶切 | 第28页 |
·载体片段的回收 | 第28页 |
·基因组和载体的连接 | 第28-29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9页 |
·文库的鉴定 | 第29-30页 |
·PCR鉴定 | 第29-30页 |
·酶切鉴定 | 第30页 |
·康复血清的制备 | 第30-32页 |
·猪攻毒实验 | 第30页 |
·间接血凝检测康复血清抗体效价 | 第30-31页 |
·制备绵羊红细胞 | 第30页 |
·红细胞的醛化和鞣酸化 | 第30页 |
·IHA抗原的制备 | 第30-31页 |
·红细胞的致敏 | 第31页 |
·间接血凝测定康复血清效价 | 第31页 |
·吸附血清的处理 | 第31-32页 |
·血清中副猪嗜血杆菌SH0165和大肠杆菌DH5α菌体抗体的清除 | 第31页 |
·血清中副猪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DH5α分泌抗原与胞内抗原的清除 | 第31页 |
·间接ELISA检测血清吸附效果 | 第31-32页 |
·文库的筛选 | 第32-33页 |
·文库的初次筛选 | 第32-33页 |
·文库的复筛 | 第33页 |
·文库的第三次筛选 | 第33页 |
·体内特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 第33-34页 |
·副猪嗜血杆菌SH0165灭活疫苗的制备 | 第33-34页 |
·副猪嗜血杆菌SH0165免疫血清的制备 | 第34页 |
·ELISA检测免疫血清效价 | 第34页 |
·免疫血清中大肠杆菌抗体的扣除 | 第34页 |
·体内特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 第34页 |
·gam基因和mreC基因蛋白水平上体内表达特异性的验证 | 第34-38页 |
·gam基因和mreC基因的扩增 | 第34-35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35页 |
·PCR产物和载体的酶切回收 | 第35-36页 |
·PCR产物和载体的连接 | 第36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6页 |
·转化子的鉴定 | 第36页 |
·重组质粒转化 | 第36-37页 |
·蛋白表达条件的确定 | 第37页 |
·蛋白表达形式的确定 | 第37页 |
·可溶性蛋白的纯化 | 第37页 |
·Western blot | 第37-38页 |
5. 结果及分析 | 第38-55页 |
·文库的构建 | 第38-40页 |
·基因组的提取及酶切 | 第38-39页 |
·载体的小量提取及酶切 | 第39页 |
·文库的鉴定 | 第39-40页 |
·文库的PCR鉴定 | 第39-40页 |
·文库的酶切鉴定 | 第40页 |
·文库质量检测 | 第40页 |
·吸附血清的制备 | 第40-42页 |
·康复血清效价的检测 | 第40-41页 |
·ELISA检测血清吸附效果 | 第41-42页 |
·文库的筛选 | 第42-43页 |
·文库的初次筛选 | 第42页 |
·文库复筛 | 第42-43页 |
·文库的第三次筛选 | 第43页 |
·阳性克隆的测序及分析 | 第43-47页 |
·体内特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 第47-50页 |
·ELISA检测免疫血清效价 | 第47页 |
·基因的体内表达验证 | 第47-50页 |
·gam基因和merC基因蛋白水平上体内表达特异性的验证 | 第50-55页 |
·gam基因和merC基因的扩增 | 第50页 |
·pET-gam和pET-mreC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50-51页 |
·gam基因和merC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51-54页 |
·表达条件的确定 | 第51-52页 |
·表达形式的确定 | 第52-53页 |
·蛋白纯化 | 第53-54页 |
·Western blot | 第54-55页 |
6. 讨论 | 第55-59页 |
·文库构建的优化 | 第55页 |
·抗体探针的制备 | 第55页 |
·文库的免疫筛选 | 第55-56页 |
·ivi基因分析 | 第56-57页 |
·体内表达基因的验证 | 第57-59页 |
7. 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