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逸品地位的确立与宋代文人画的兴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引言第8-10页
   ·研究现状第8-9页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9-10页
第2章 逸品的产生与禅宗的影响第10-22页
   ·逸品的产生和特点第10-14页
     ·从“逸”到“逸品”第10-11页
     ·逸品的特点第11-14页
   ·逸品“不拘常法”与唐代尚法传统第14-18页
     ·逸品是对唐代尚法传统的背离第14-15页
     ·逸品代表了唐代文人新的审美风气第15-18页
   ·“逸品”产生于唐代的原因第18-22页
     ·逸品“不拘常法”与禅宗的超越规矩第18-19页
     ·禅宗“顿悟”思想的影响第19-22页
第3章 逸品地位的变迁、确立及其原因第22-29页
   ·从神品到逸品——逸品地位的变迁与确立第22-27页
     ·神品为绘画品评的最高品第22-24页
     ·逸品地位的上升及其原因第24-27页
   ·逸品的美学内涵第27-29页
     ·“拙规矩于方圆”第27页
     ·“鄙精研于彩绘”第27页
     ·“笔简形具”第27-28页
     ·“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第28-29页
第4章 逸品地位的确立对宋代文人画的影响第29-38页
   ·“淡墨轻岚为一体”山水画第29-32页
     ·董巨地位的变迁第29-31页
     ·“淡墨轻岚”的美学意义第31-32页
   ·“徐熙野逸”花鸟画的胜利第32-35页
     ·“徐熙野逸”花鸟画的特点第33-34页
     ·“徐熙野逸”花鸟画地位的上升及原因第34-35页
   ·宋代人物画的转变第35-38页
     ·白描人物画第36-37页
     ·简笔写意人物画第37-38页
第5章 逸品地位的确立对宋代文人画审美精神的影响第38-49页
   ·审美情趣论第38-40页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38-39页
     ·逸品地位的确立对“诗画一律”理论的影响第39-40页
   ·审美人格论第40-44页
     ·理想审美人格的追求第41-42页
     ·人品与画品第42-44页
   ·审美境界论第44-49页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第44-47页
     ·自然天工第47-49页
第6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6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雅俗共赏--任伯年的艺术审美探源
下一篇:非法利用信息网络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