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综合教学楼公共空间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8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调研工作简介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综合教学楼及通识教育概述 | 第21-29页 |
·综合教学楼概述 | 第21-22页 |
·综合教学楼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综合教学楼公共空间界定 | 第22页 |
·通识教育概述 | 第22-24页 |
·通识教育的内涵 | 第22页 |
·通识教育功能组织 | 第22-23页 |
·通识教育的内容 | 第23页 |
·通识教育的特点 | 第23-24页 |
·通识教育的定位 | 第24页 |
·基于通识教育的特点的行为内涵解析 | 第24-26页 |
·多样性的行为内涵 | 第24页 |
·开放性的行为内涵 | 第24-25页 |
·多学科互动的行为内涵 | 第25页 |
·创新性的行为内涵 | 第25-26页 |
·高校交流行为分析 | 第26-28页 |
·参与人员 | 第26页 |
·交流活动 | 第26-27页 |
·交流行为的分类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通识教育的综合教学楼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 第29-36页 |
·在通识教育概念下的综合教学楼公共空间 | 第29页 |
·综合教学楼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 | 第29页 |
·综合教学楼公共空间的分类 | 第29页 |
·非特定的活动空间设计原则 | 第29-33页 |
·空间流动性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空间开敞性设计原则 | 第30-31页 |
·空间多义性设计原则 | 第31-33页 |
·特定的活动空间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空间相对聚合性设计原则 | 第33页 |
·空间相对封闭性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空间相对单一性设计原则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36-72页 |
·通识教育调研分析 | 第36-37页 |
·通识教育开展较好的大学 | 第36页 |
·调研大学的通识教育 | 第36-37页 |
·京津地区综合教学楼调查分析 | 第37-62页 |
·北京大学第二公共教学楼 | 第37-43页 |
·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 | 第43-50页 |
·天津大学新建教学楼群 | 第50-55页 |
·南开大学第二主教学楼 | 第55-60页 |
·太原理工大学多学科综合楼 | 第60-62页 |
·综合教学楼存在问题 | 第62-63页 |
·空间流动性不强 | 第62页 |
·空间缺乏聚合性 | 第62-63页 |
·空间相对封闭 | 第63页 |
·相对单一性空间设计不足 | 第63页 |
·工程实践 | 第63-71页 |
·流动性设计 | 第64-66页 |
·多样性设计 | 第66-68页 |
·开敞性设计 | 第68-69页 |
·聚合性设计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对综合教学楼公共空间的展望 | 第72-74页 |
·人性化 | 第72页 |
·智能化 | 第72页 |
·可变化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