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浅析山西省近代居住建筑发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2-13页
     ·研究对象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既往研究综述第13-15页
     ·国内近代建筑研究现状第13-14页
     ·山西省近代建筑研究现状第14-15页
   ·研究方法及论文构架第15-19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论文构架第16-19页
第二章 山西省近代居住建筑的历史沿革第19-31页
   ·山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第19-20页
     ·地理环境第19-20页
     ·气候第20页
   ·山西近代居住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第20-23页
     ·政治因素第20-21页
     ·战争因素第21-22页
     ·经济因素第22页
     ·文化因素第22-23页
   ·山西近代居住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期第23-31页
     ·鸦片战争后第24-25页
     ·清朝末期新政时期第25-27页
     ·民国前中期第27-28页
     ·民国后期、日伪统治时期至解放前第28-31页
第三章 山西省近代居住建筑的发展原因及特征第31-47页
   ·影响山西省近代居住建筑发展的原因第31-32页
     ·居住形态发展实际是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革第31页
     ·社会等级结构决定了居住区的分布第31-32页
     ·商业活动带动居住建筑的发展第32页
   ·山西省近代居住建筑的特征第32-45页
     ·空间形式特征第32-34页
       ·窑洞第33-34页
       ·砖瓦四合院第34页
     ·风格特征第34-37页
     ·装饰特征第37-44页
       ·西方元素的使用第37-41页
       ·传统装饰的继承第41-44页
     ·技术特点第44-45页
       ·结构上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第44-45页
       ·木构架的传承第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太原市近代居住建筑现存实例分析第47-65页
   ·太原近代居住建筑分布情况及类型概述第47-49页
     ·太原市近代居住建筑的分布情况第47-48页
     ·太原市近代居住建筑类型概述第48-49页
   ·太原近代居住建筑实例研究第49-59页
     ·行列式建筑群第49-50页
       ·新满州城第49-50页
     ·四合院第50-52页
       ·坝陵北街9号院第51-52页
       ·前双龙巷民居第52页
     ·公馆、别墅建筑第52-59页
       ·南华门阎公馆第53-54页
       ·精营东边街徐公馆第54-55页
       ·府东街东花园第55-57页
       ·临泉府孙公馆第57-58页
       ·新民北街东花园第58页
       ·道台府住宅区第58-59页
       ·晋祠风景区花园别墅第59页
   ·太原近代居住建筑脉络分析第59-65页
     ·继承传统居住建筑体系第60页
     ·吸收西方居住建筑体系第60-63页
       ·平面设计第61-62页
       ·立面表现第62-63页
       ·细部装饰构件第63页
     ·中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过程第63-65页
       ·局部改变第63-64页
       ·新旧更替第64页
       ·彻底改变第64-65页
第五章 山西省近代居住建筑再利用思索第65-77页
   ·山西近代居住建筑的价值分析第65-68页
     ·历史文化价值第65-66页
     ·建筑艺术价值第66-67页
     ·学科技术价值第67页
     ·社会经济价值第67-68页
     ·情感回忆价值第68页
   ·山西省近代居住建筑生存现状第68-70页
     ·太原近代居住建筑的外部环境第68-69页
     ·太原市近代居住建筑生存面貌第69-70页
     ·太原市近代居住建筑的使用情况第70页
   ·近代居住建筑再利用方法初探第70-76页
     ·依照现有法律分析近代居住建筑的保护第70-72页
       ·我国现行的有关保护的法律体系第70-71页
       ·国际现行的有关保护的宪章第71-72页
     ·依照社会参与者的思想角度分析近代居住建筑的保护第72-74页
       ·拒绝“照抄”似的保护方法第72-73页
       ·合理转化功能创造三产的保护方法第73-74页
     ·以太原市为例探讨保护措施第74-76页
       ·功能替换和调整第74-75页
       ·集中打造历史街区第75页
       ·与旅游文化相融合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结语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致谢第81-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作用下楼梯对框架结构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综合教学楼公共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