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4-15页 |
二、比较归纳分析法 | 第15页 |
三、系统研究法 | 第15页 |
四、案例分析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机制的规范性分析及理论工具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分析 | 第16-20页 |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 第18-19页 |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生命周期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应急管理机制的规范性分析 | 第20-23页 |
一、应急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原则 | 第21-22页 |
三、应急管理机制的演进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理论 | 第23-26页 |
一、应急管理阶段理论 | 第23-24页 |
二、应急管理系统理论 | 第24页 |
三、应急管理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概况 | 第26-37页 |
第一节 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 第26-29页 |
一、南宁市应急管理委员会 | 第26页 |
二、南宁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 第26-27页 |
三、南宁市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 第27页 |
四、南宁城市应急联动中心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预案体系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 第30-36页 |
一、预警机制 | 第31-32页 |
二、信息报告机制 | 第32-33页 |
三、处置机制 | 第33-34页 |
四、灾后恢复和重建 | 第34-36页 |
第四节 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保障机制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实践分析 | 第37-47页 |
第一节 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历史沿革 | 第37-39页 |
一、传统分部门接报应急管理阶段 | 第37页 |
二、政府主导“四台合一”的应急联动管理阶段 | 第37-38页 |
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的全过程管理阶段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建设实践 | 第39-42页 |
一、不断创新应急管理机制 | 第39页 |
二、全力推进应急信息指挥平台建设 | 第39-40页 |
三、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 第40-41页 |
四、进一步加强落实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2-47页 |
一、应急组织体系未能充分体现应急的全过程管理 | 第42-43页 |
二、预案编制不规范,缺乏实际操作性 | 第43-44页 |
三、应急资源不足、整合程度低、缺乏共享机制 | 第44-45页 |
四、社会动员机制不完善,应急管理社会力量薄弱 | 第45-46页 |
五、调查评估机制不到位,影响应急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完善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47-58页 |
第一节 国外经验借鉴:美国的综合性应急管理模式 | 第47-50页 |
一、综合应急管理是一种全参与的管理 | 第47-48页 |
二、综合应急管理是是一种全阶段管理 | 第48-50页 |
三、综合应急管理是一种全风险管理 | 第50页 |
第二节 完善南宁市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50-58页 |
一、构建一体化的应急管理机制 | 第51-52页 |
二、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加强预案演练提高实践作战能力 | 第52-54页 |
三、优化应急资源配置,完善应急资源管理体制 | 第54-55页 |
四、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实现应急管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 第55-56页 |
五、完善调查评估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运行效率 | 第56-58页 |
结论和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