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导论 | 第13-19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二、相关的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民族文化融合与民族经济发展 | 第19-26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9-24页 |
·民族文化融合 | 第19-23页 |
·民族经济发展 | 第23-24页 |
·民族文化融合与民族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 第24-26页 |
·民族文化融合对民族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24页 |
·民族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融合的作用 | 第24-25页 |
·民族经济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突与继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广西壮汉民族文化融合论析 | 第26-49页 |
·广西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考察 | 第26-33页 |
·壮族先民时代 | 第26-28页 |
·羁縻时代 | 第28-30页 |
·土司制度时代 | 第30-31页 |
·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和旧、新桂系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 第31-32页 |
·民族区域自治时代(新中国成立后) | 第32-33页 |
·广西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形成基础 | 第33-39页 |
·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政治基础 | 第34页 |
·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经济基础 | 第34-36页 |
·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社会基础 | 第36-37页 |
·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思想基础 | 第37-38页 |
·壮民族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 第38页 |
·汉文化对壮文化的认同 | 第38-39页 |
·壮汉民族文化融合对壮族文化的影响 | 第39-49页 |
·语言文字 | 第39-41页 |
·宗教信仰 | 第41-43页 |
·风俗习惯 | 第43-48页 |
·建筑与文物古迹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壮汉民族文化融合与广西经济发展关系互动现状 | 第49-65页 |
·经济发展对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 第49-53页 |
·经济发展为民族文化融合提供了物质基础 | 第49-50页 |
·经济发展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搭建了平台 | 第50-52页 |
·经济发展为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科技创造了条件 | 第52-53页 |
·民族文化融合对广西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53-61页 |
·民族文化融合提高了少数民族人才水平 | 第53-55页 |
·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市场人才流动 | 第55-57页 |
·民族文化融合增进了经济资源交流 | 第57-58页 |
·民族文化融合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开放 | 第58-61页 |
·壮汉文化融合与广西经济发展的问题 | 第61-65页 |
·市场经济对壮族传统文化的挑战和冲击 | 第61-62页 |
·壮族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制约着经济发展 | 第62-63页 |
·民族文化融合和经济发展带来利益资源的调配不均 | 第63页 |
·经济发展的资源索取与传统文化的资源保护存在矛盾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推进民族文化融合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战略意义 | 第65-75页 |
·政治意义 | 第65-67页 |
·促进民族团结,稳定祖国南疆 | 第65-66页 |
·为多民族国家发展提供借鉴 | 第66-67页 |
·经济意义 | 第67-73页 |
·壮汉文化融合下更加重要的广西经济发展战略 | 第67-71页 |
·壮汉文化融合使广西经济呈现发展新形势 | 第71-73页 |
·社会意义 | 第73-75页 |
·消除民族间的地域隔阂与经济藩篱,促进民族文化与经济多样性发展 | 第73-74页 |
·促进广西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74-75页 |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