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问题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和趋势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 | 第13页 |
·国内研究 | 第13-15页 |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实证研究法 | 第19页 |
·综合系统分析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概述 | 第20-27页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理念 | 第20-21页 |
·“和谐共生”理念 | 第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20-21页 |
·“协同治理”理念 | 第21页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发展阶段 | 第21-24页 |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民俗文化保护 | 第21-22页 |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的民俗文化保护 | 第22页 |
·文革时期的民俗文化保护 | 第22页 |
·改革开放初期的民俗文化保护 | 第22-23页 |
·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民俗文化保护 | 第23-24页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模式 | 第24-27页 |
·行政性保护模式 | 第24页 |
·商业性保护模式 | 第24-25页 |
·民俗文化传承人保护模式 | 第25-26页 |
·民间自发性保护模式 | 第26-27页 |
第3章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现状 | 第27-33页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把土家族文化纳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 | 第28页 |
·致力于保持土家族文化创新的永久活力 | 第28页 |
·深入研究恩施土家族文化保护的理论支架 | 第28-29页 |
·恩施巴东县野三关镇民俗文化保护的实践 | 第29-33页 |
·调查内容 | 第29页 |
·路线规划 | 第29-30页 |
·调查总结 | 第30-33页 |
第4章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SWOT分析 | 第33-45页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优势分析 | 第33-36页 |
·恩施土家文化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 第33-34页 |
·确定法律支持 | 第34页 |
·建立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 | 第34-35页 |
·民族民间文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 第35-36页 |
·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来增强群众认同感 | 第36页 |
·民俗文化遗产价值意识增强 | 第36页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劣势分析 | 第36-38页 |
·财政补贴的范围较小 | 第36-37页 |
·传承人缺乏民俗文化保护意识 | 第37-38页 |
·旅游业兴起的负面作用 | 第38页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机会分析 | 第38-40页 |
·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了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视 | 第38-39页 |
·“文化兴国”战略的政策导向 | 第39页 |
·“民俗旅游热”的助推力 | 第39-40页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不利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生活方式的改变 | 第40页 |
·生产方式的改变 | 第40-41页 |
·风俗习惯的改变 | 第41页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SWOT分析结果 | 第41-45页 |
·恩施民俗文化保护的SWOT分析 | 第41-42页 |
·SWOT分析结果的相关学科理论分析 | 第42-45页 |
第5章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 第45-51页 |
·完善民族地方政府民俗文化保护的支撑条件 | 第45-47页 |
·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 第45页 |
·促进人才培养和发展 | 第45-46页 |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 第46页 |
·提高教育水平 | 第46-47页 |
·构建民族地方政府民俗文化保护的核心体系 | 第47-48页 |
·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的平台服务职能 | 第47页 |
·丰富民俗文化保护的多元主体参与 | 第47-48页 |
·完善区域联动机制 | 第48页 |
·对民俗文化进行立档保护 | 第48页 |
·增强民族地方政府民俗文化保护的动力机制 | 第48-51页 |
·推进民俗文化创作的市场化 | 第48-49页 |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 | 第49页 |
·实现多元治理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