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桁架斜拉桥理想成桥状态和施工阶段力学行为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斜拉桥的历史与发展 | 第12-17页 |
·原始形态的斜拉桥 | 第12页 |
·近代斜拉桥 | 第12-14页 |
·现代斜拉桥 | 第14-17页 |
·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的发展 | 第17-18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斜拉桥结构静力分析理论 | 第22-37页 |
·概述 | 第22页 |
·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22-26页 |
·结构的离散和选择单元类型 | 第23页 |
·选择位移模式 | 第23页 |
·分析单元的力学特性 | 第23-26页 |
·斜拉桥的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6-28页 |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的来源 | 第26页 |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理论的发展 | 第26-28页 |
·斜拉桥成桥状态索力优化理论 | 第28-31页 |
·索力优化的基本概念 | 第28-30页 |
·斜拉桥成桥状态索力优化的方法 | 第30-31页 |
·斜拉桥施工阶段理想状态的确定 | 第31-35页 |
·斜拉桥分阶段施工的概念 | 第31-32页 |
·施工阶段理想状态确定的方法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理想成桥状态的确定 | 第37-61页 |
·概述 | 第37页 |
·最优成桥状态的判别准则 | 第37-38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38-42页 |
·刚性支承连续梁法 | 第38-42页 |
·影响矩阵法 | 第42页 |
·理想成桥状态索力优化的模型 | 第42-48页 |
·主梁的模拟 | 第43页 |
·索塔和辅助墩模拟 | 第43-44页 |
·斜拉索的模拟 | 第44-46页 |
·边界约束条件的模拟 | 第46-47页 |
·主要材料参数 | 第47页 |
·恒载参数 | 第47-48页 |
·计算结果的对比 | 第48-56页 |
·全桥位移等值线图 | 第48-49页 |
·主梁位移等值线图 | 第49-50页 |
·主塔位移等值线图 | 第50页 |
·中桁上弦杆轴力图 | 第50-51页 |
·边桁上弦杆轴力图 | 第51-52页 |
·中桁下弦杆轴力图 | 第52-53页 |
·边桁下弦杆轴力图 | 第53页 |
·主塔弯矩分布图 | 第53-54页 |
·斜拉索索力分布图 | 第54-55页 |
·斜拉索应力分布图 | 第55-56页 |
·计算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 第56-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斜拉桥施工阶段理想状态的确定 | 第61-77页 |
·概述 | 第61页 |
·传统倒拆法存在的问题 | 第61-62页 |
·无应力状态倒拆法 | 第62-63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63-65页 |
·无应力状态倒拆法的计算模型 | 第65-69页 |
·计算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 第69-76页 |
·施工阶段索力分析 | 第69-73页 |
·施工阶段主梁安装线形分析 | 第73-75页 |
·中间施工阶段主塔塔顶水平偏位分析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不同施工方案施工阶段力学行为的分析 | 第77-94页 |
·概述 | 第77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77-82页 |
·施工阶段几何非线性分析的计算模型 | 第78页 |
·三种不同的施工方案 | 第78-82页 |
·计算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 第82-93页 |
·施工阶段主塔塔顶偏位的分析 | 第82-86页 |
·施工阶段塔底轴力和弯矩的分析 | 第86-88页 |
·施工阶段安装线形的分析 | 第88-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理论和方法上的进步 | 第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展望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