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一) 住房分配货币化不到位导致住房支付能力不足 | 第9-10页 |
(二) 住房价格过快增长加重住房支付负担 | 第10页 |
(三) 提高住房支付能力的新道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有利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 第11页 |
(二) 有利于解决目前具体遗留问题 | 第11页 |
(三) 有利于完善公积金政策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 住房支付能力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二)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住房分配货币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及框架结构 | 第14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住房支付能力现状研究 | 第16-20页 |
一、我国住房支付能力现状 | 第16-17页 |
二、北京市住房支付能力现状 | 第17-18页 |
三、武汉市住房支付能力现状 | 第18-19页 |
四、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历史原因 | 第20-33页 |
一、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简述 | 第20-23页 |
(一) 试点售房阶段(1979—1985) | 第20页 |
(二) 提租补贴阶段(1986—1990) | 第20-21页 |
(三) 以售带租阶段(1991—1993) | 第21-22页 |
(四) 全面推进阶段(1994—1998) | 第22-23页 |
(五) 住房分配货币化阶段(1998年至今) | 第23页 |
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实施情况——以湖北省为例 | 第23-31页 |
(一) 地(市)级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现状——以武汉市为例 | 第23-29页 |
(二) 县(市)级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现状——以黄冈市、浠水县为例 | 第29-31页 |
三、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落实不到位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理论分析 | 第33-42页 |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分析 | 第33-35页 |
(一) 初次分配失衡对住房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33-34页 |
(二) 初次分配失衡现状 | 第34-35页 |
二、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分析 | 第35-37页 |
(一) 廉租房困境 | 第36页 |
(二) 经济适用房困境 | 第36-37页 |
三、住房专项基金的分析 | 第37-42页 |
(一) 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与探索 | 第37-39页 |
(二) 我国住房专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2页 |
第五章 提高住房支付能力政策建议 | 第42-50页 |
一、提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劳动占比 | 第42-43页 |
(一) 提高劳动者生产率 | 第42页 |
(二) 健全工资集体谈判机制 | 第42页 |
(三) 健全工资制度 | 第42-43页 |
二、实行共有产权住房制度 | 第43-46页 |
(一) 共有产权住房优势分析 | 第43-44页 |
(二) 共有产权住房制度设计 | 第44-46页 |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46-50页 |
(一) 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 | 第46页 |
(二) 完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 第46-47页 |
(三) 建立统一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 | 第47-48页 |
(四) 调整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政策 | 第48页 |
(五) 完善住房公积金相关法规 | 第48-49页 |
(六) 完善住房公积金利率政策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