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非政府组织的国内外现状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社会管理的国内外现状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国内外现状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文献综述评价 | 第19-20页 |
·基本思路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2 非政府组织和创新型社会管理的概念解析及相关性分析 | 第22-40页 |
·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概念解析 | 第22-29页 |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 第22-23页 |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 第23-26页 |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进程 | 第26-28页 |
·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 第28-29页 |
·创新型社会管理的相关概念解析 | 第29-34页 |
·社会管理的概念 | 第29-30页 |
·我国创新型社会管理的提出和内涵 | 第30-32页 |
·创新型社会管理的领域、价值准则和机制 | 第32-34页 |
·非政府组织参与创新型社会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40页 |
·非政府组织参与创新型社会管理的理论支持 | 第34-37页 |
·非政府组织参与创新型社会管理的现实依据 | 第37-40页 |
3 创新型社会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定位、优势及功能作用 | 第40-47页 |
·创新型社会管理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定位 | 第40-42页 |
·充当协调者的角色 | 第40页 |
·充当服务者的角色 | 第40-41页 |
·充当倡导者的角色 | 第41页 |
·充当监督者的角色 | 第41页 |
·充当外联者的角色 | 第41-42页 |
·创新型社会管理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优势 | 第42-44页 |
·公信优势 | 第42-43页 |
·凝聚优势 | 第43页 |
·沟通协调优势 | 第43-44页 |
·创新型社会管理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功能作用 | 第44-47页 |
·倡导公共精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第44页 |
·提供公共服务,提高供给效率 | 第44-45页 |
·参与公共政策,制约政府权力 | 第45页 |
·协调公共关系,维护国家利益 | 第45-47页 |
4 创新型社会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功能研究的个案分析及制约因素 | 第47-67页 |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 | 第47-50页 |
·贵州省创新型社会管理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的个案分析 | 第50-62页 |
·个案一:和谐乌当促进会 | 第51-55页 |
·个案二:麻万镇加工协会 | 第55-61页 |
·上述个案的启示 | 第61-62页 |
·创新型社会管理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 第62-67页 |
·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面临的外部制约因素 | 第62-65页 |
·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面临的内部制约因素 | 第65-67页 |
5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非政府组织在创新型社会管理下的功能发挥 | 第67-74页 |
·配合政府模式-以泰国为例 | 第67-68页 |
·合作双赢模式-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例 | 第68-70页 |
·非政府组织自治的模式-以德国为例 | 第70-71页 |
·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71-74页 |
6 完善创新型社会管理中非政府组织功能的行动路径 | 第74-82页 |
·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社会管理下的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的外部环境 | 第74-78页 |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的有力保障 | 第74-75页 |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的坚强后盾 | 第75-77页 |
·信任的社会共识是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 第77-78页 |
·加强有利于创新型社会管理下的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的自身建设 | 第78-82页 |
·明确自身定位,建立合理组织结构 | 第78页 |
·扩宽筹资渠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 第78-79页 |
·重视人力资源,发展良好激励机制 | 第79-80页 |
·坚持洁身自好,建立科学自律机制 | 第80页 |
·加强创新能力,增进组织信息交流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