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概述 | 第9-15页 |
(一)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内涵 | 第9-12页 |
1.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9-10页 |
2. 关于“强迫” | 第10-12页 |
(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产生 | 第12页 |
(三)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沉默权的关系 | 第12-15页 |
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 正当法律程序 | 第15-16页 |
(二) 无罪推定原则 | 第16-17页 |
(三) 被追诉人人权保护 | 第17-19页 |
三、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 第19-22页 |
(一)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普通法系国家的发展 | 第19-20页 |
1. 美国 | 第19页 |
2. 英国 | 第19-20页 |
(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发展 | 第20页 |
1. 德国 | 第20页 |
2. 法国 | 第20页 |
3. 澳门 | 第20页 |
(三)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 第20-22页 |
四、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关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规定的问题 | 第22-26页 |
(一) 关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主体问题 | 第22-23页 |
1. 单位 | 第22页 |
2. 证人 | 第22-23页 |
(二) 刑事诉讼法中对于非法证据的提出 | 第23页 |
(三) 关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如实陈述的关系 | 第23-24页 |
(四) 关于实物证据的排除问题 | 第24-26页 |
五、完善我国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建议 | 第26-34页 |
(一) 确立律师的在场权 | 第26-27页 |
(二)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7-28页 |
(三) 对侦查阶段的的讯问过程进行全面录音录像 | 第28-30页 |
1. 关于录音录像的性质 | 第29页 |
2. 录音录像的选择范围 | 第29页 |
3. 录音录像的保存方式 | 第29-30页 |
(四) 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设立举证责任倒置 | 第30-31页 |
(五) 刑事诉讼法中设立沉默权 | 第31-32页 |
(六) 建立鼓励犯罪嫌疑人积极供述的制度 | 第32-33页 |
(七) 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相关司法人员予以严厉的处罚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