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1 黄绿蜜环菌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黄绿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 ·综合利用 | 第11-12页 |
| ·生态功能 | 第12-13页 |
| 2 遗传多样性 | 第13-19页 |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 ·形态学标记 | 第15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15-16页 |
| ·生化标记 | 第16-17页 |
| ·分子标记 | 第17-18页 |
| ·分子标记技术在蜜环菌属遗传多样性的应用 | 第18-19页 |
| 3 微卫星分子标记 | 第19-24页 |
| ·定义 | 第19页 |
| ·微卫星标记的原理 | 第19-20页 |
| ·微卫星标记的特点 | 第20页 |
|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 | 第20-21页 |
| ·微卫星标记的应用 | 第21-23页 |
|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与物种资源保护 | 第21-22页 |
| ·基因组连锁图构建 | 第22页 |
| ·基因流程度分析 | 第22-23页 |
| ·近缘物种微卫星引物共用研究 | 第23-24页 |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 5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黄绿蜜环菌 SSR-PCR 体系建立与优化 | 第26-3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6页 |
| ·主要试剂溶液及配置 | 第26-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 ·DNA 提取与浓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 ·SSR-PCR 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建立 | 第28-30页 |
| ·SSR 最佳反应体系体系稳定性检测 | 第30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 ·黄绿蜜环菌总 DNA 提取结果 | 第30页 |
| ·黄绿蜜环菌 SSR-PCR 正交设计结果 | 第30-31页 |
| ·不同退火温度对扩增的影响 | 第31-32页 |
| ·SSR 最佳反应体系稳定性检测 | 第32页 |
| ·黄绿蜜环菌 SSR-PCR 优化体系的最终确定 | 第32-33页 |
| 3 讨论 | 第33-34页 |
| 4 结论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黄绿蜜环菌 SSR 引物筛选 | 第35-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5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5页 |
| ·主要试剂溶液及配置 | 第35页 |
| ·研究方法 | 第35-38页 |
| ·黄绿蜜环菌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35-36页 |
| ·微卫星位点的获得 | 第36-38页 |
|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 第38页 |
| 2 黄绿蜜环菌微卫星引物筛选结果 | 第38-42页 |
| ·微卫星引物初筛 | 第38-39页 |
| ·初筛引物的退火温度筛选 | 第39-40页 |
| ·黄绿蜜环菌不同群体中 14 对引物微卫星扩增 | 第40-42页 |
| 3 讨论 | 第42-43页 |
| 4 结论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黄绿蜜环菌遗传结构 SSR 分析 | 第44-6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5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46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6页 |
| ·主要试剂溶液及配置 | 第46页 |
| ·研究方法 | 第46-50页 |
| ·基因组 DNA 提取与浓度的测定 | 第46页 |
| ·SSR-PCR 扩增 | 第46-47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47-48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8-50页 |
| 2 黄绿蜜环菌遗传多样性 SSR 分析结果 | 第50-63页 |
| ·7 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样性分析 | 第51-55页 |
| ·22 个种群的多样性分析 | 第55-57页 |
| ·遗传距离 | 第57页 |
| ·种群间聚类分析 | 第57-59页 |
| ·种群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分析 | 第59-63页 |
| 3 讨论 | 第63-67页 |
| ·黄绿蜜环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63-64页 |
| ·SSR-PCR | 第64页 |
| ·黄绿蜜环菌的遗传多样性 | 第64-65页 |
| ·黄绿蜜环菌种群遗传结构 | 第65-67页 |
| ·黄绿蜜环菌保护建议 | 第67页 |
| 4 结论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