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无机吸附剂论文--活性氧化硅与硅凝胶论文

二氧化硅的形貌调控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42页
   ·引言第16-20页
     ·温室效应第16-19页
     ·全球碳排放的现状第19-20页
   ·二氧化碳分离和捕获方法第20-23页
     ·二氧化碳的分离方法第20-22页
     ·二氧化碳的储存技术第22-23页
   ·二氧化碳的利用第23-26页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第24-25页
       ·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直接转化第24-25页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仿生催化第25页
     ·二氧化碳与甲烷的反应第25-26页
   ·二氧化碳的应用前景第26-27页
   ·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第27-32页
     ·碳基吸附剂第28页
     ·有机固体第28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第28-29页
     ·微孔和介孔材料第29-32页
   ·氨基功能化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进展第32-36页
   ·甲醛的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第36-39页
     ·甲醛的来源第36-37页
     ·甲醛的危害第37-39页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39-42页
第2章 氨基功能化单分散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高效的CO_2吸附性能研究第42-60页
   ·引言第42-43页
   ·实验部分第43-45页
     ·样品的制备第43-44页
       ·单分散多孔二氧化硅微球(MPSM)的制备第43-44页
       ·样品MPSM的表面氨基功能化第44页
     ·样品的表征第44-45页
     ·CO_2吸附测试第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8页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研究第45-48页
     ·样品的形貌分析第48-49页
     ·差热-热重分析第49-50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50-52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第52-54页
     ·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第54-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3章 表面氨基修饰双峰分布多孔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第60-76页
   ·前言第60-61页
   ·实验部分第61-63页
     ·样品的制备第61-62页
       ·双峰分布介孔/大孔SiO_2空心球(BMSHS)的制备第61-62页
       ·表面氨基修饰BMSHS样品的制备第62页
     ·表征与测试第62页
     ·CO_2吸附实验第62-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75页
     ·氮气吸附等温线第63-64页
     ·相结构研究第64-65页
     ·形貌研究第65-66页
     ·差热-热重分析第66-67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67-70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第70-71页
     ·CO_2吸附性能第71-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4章 生物模板法合成分等级二氧化硅空心微管及其增强的甲醛吸附性能第76-93页
   ·前言第76-77页
   ·实验部分第77-81页
     ·材料制备第77-79页
       ·氨基修饰分等级二氧化硅空心微管(HHSM)的制备第77-78页
       ·样品分等级二氧化硅空心微管的氨基修饰第78-79页
     ·表征与测试第79-80页
     ·甲醛吸附测试第80-81页
   ·结果与讨论第81-92页
     ·形貌研究第81-83页
     ·氮气吸附等温线研究第83-84页
     ·差热-热重分析第84-86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86-87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第87-89页
     ·甲醛吸附性能研究第89-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5章 ZrO_2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对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等温线的研究第93-112页
   ·前言第93-94页
   ·实验部分第94-97页
     ·材料制备第94-95页
     ·表征与测试第95页
     ·吸附研究第95-97页
   ·结果与讨论第97-111页
     ·相结构分析第97-98页
     ·形貌分析第98-99页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研究第99-100页
     ·形成机理第100-101页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101-106页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106-110页
     ·pH值的影响第110-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结论第112-113页
   ·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8页
附录:博士期间已发表与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玻璃配合料窑外预分解与熔化澄清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金属氧化物分级纳米结构的液相制备方法与光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