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配合料窑外预分解与熔化澄清机理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6页 |
·玻璃配合料的密实 | 第13-22页 |
·配合料的密实工艺 | 第13-19页 |
·玻璃配合料密实的优缺点 | 第19-20页 |
·玻璃配合料密实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玻璃配合料的预热 | 第22-28页 |
·几种配合料预热的方法 | 第23-25页 |
·玻璃配合料预热的优缺点 | 第25-26页 |
·玻璃配合料预热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玻璃配合料窑外预分解技术 | 第28-33页 |
·玻璃配合料硅酸盐形成过程 | 第28-29页 |
·玻璃配合料窑外分解的优点 | 第29-31页 |
·玻璃配合料窑外分解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6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33-34页 |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3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第2章 实验与测试 | 第36-45页 |
·实验总体思路 | 第36-37页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37-38页 |
·实验原料 | 第37页 |
·实验设备 | 第37-38页 |
·实验过程 | 第38-41页 |
·样品化学组成 | 第38-39页 |
·粒化样品的制备 | 第39-41页 |
·性能测试 | 第41-45页 |
·密度 | 第41-42页 |
·抗压碎力 | 第42页 |
·导热系数 | 第42页 |
·X荧光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3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3-44页 |
·高温显微镜分析 | 第44页 |
·体视显微镜分析 | 第44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44-45页 |
第3章 粉状玻璃配合料的粒化 | 第45-66页 |
·粉状玻璃配合料 | 第45-49页 |
·外观形貌 | 第45-47页 |
·性能测试 | 第47-49页 |
·粉状样与生料球的对比 | 第49-61页 |
·粒化装置及过程 | 第49-51页 |
·物理性能对比 | 第51-54页 |
·性能测试 | 第54-58页 |
·粉状样与生料球高温熔化对比 | 第58-61页 |
·实验变量的选择依据 | 第61-64页 |
·粘结剂浓度的选择 | 第62-63页 |
·高温预分解温度的确定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粘结剂对粒化玻璃配合料的影响 | 第66-105页 |
·硅酸盐形成、玻璃熔化澄清机理 | 第66-68页 |
·玻璃配合料硅酸盐形成过程 | 第66-67页 |
·玻璃液的形成及澄清 | 第67-68页 |
·性能分析 | 第68-73页 |
·Dsc-Tg/Ms分析 | 第68-71页 |
·外观形貌 | 第71-73页 |
·生料球的升温处理 | 第73-78页 |
·抗压碎力 | 第74-75页 |
·反应程度 | 第75-78页 |
·生料球的恒温处理 | 第78-97页 |
·性能测试 | 第78-81页 |
·预分解反应程度 | 第81-85页 |
·硅酸盐形成动力学 | 第85-97页 |
·熔化与澄清 | 第97-103页 |
·熔化时间 | 第98-100页 |
·澄清时间 | 第100-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5章 二氧化硅粒度对粒化玻璃配合料的影响 | 第105-120页 |
·性能测试 | 第106-111页 |
·抗压碎力 | 第106-108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08-111页 |
·反应活化能 | 第111-117页 |
·烧结反应程度 | 第111-112页 |
·反应速率常数 | 第112-115页 |
·反应活化能Ea | 第115-117页 |
·熔化时间 | 第117-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6章 玻璃热工理论计算 | 第120-134页 |
·粉状配合料的玻璃形成过程的耗热计算 | 第120-127页 |
·边界条件 | 第121-123页 |
·玻璃形成耗热 | 第123-127页 |
·生料球及熟料球的热效率 | 第127-132页 |
·边界条件 | 第127-128页 |
·玻璃形成过程 | 第128-129页 |
·热效率 | 第129-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6页 |
·结论 | 第134-135页 |
·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