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CONTENTS | 第6-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禽流感病毒概述 | 第11-13页 |
·禽流感流行情况 | 第13-17页 |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细胞株、毒种、菌种 | 第19页 |
·病毒核酸物质 | 第19页 |
·质粒的重排组合 | 第19页 |
·SPF 鸡胚和 SPF 鸡 | 第19页 |
·抗体制剂 | 第19页 |
·试剂 | 第19页 |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6页 |
·大肠杆菌 DH5α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0页 |
·质粒的转化 | 第20页 |
·重组质粒的克隆 | 第20页 |
·去内毒素质粒的提取 | 第20-21页 |
·H5N1 重组流感病毒的拯救 | 第21页 |
·分子致弱的禽流感 H5N2 亚型标记疫苗株 rgH5N2/PR8 的拯救 | 第21-22页 |
·H5N2 重组病毒鉴定 | 第22-24页 |
·H5N2 重组病毒生物学特性 | 第24页 |
·H5N2/PR8-5B19 疫苗的制备 | 第24-25页 |
·H5N2/PR8-5B19 疫苗免疫保护性实验 | 第25页 |
·检测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 NA 蛋白抗体间接免疫荧光(N1-IFA)方法的应用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6页 |
·转染质粒的浓度测量结果 | 第26页 |
·重组病毒(rgH5N2/PR8)的拯救 | 第26-27页 |
·H5N1 重组病毒的活性检测 | 第27页 |
·野毒株 A/duck/SD/china/02/08(H5N1)的 ELD50测定 | 第27页 |
·H5N2 重组病毒鉴定 | 第27页 |
·血凝试验(HA) | 第27页 |
·重组病毒的序列测定 | 第27页 |
·H5N2 重组病毒生物学特性 | 第27-29页 |
·不同代次重组病毒 HA 效价和 EID50的测定 | 第27-28页 |
·rgH5N2/PR8 的 HA 和 NA 的 RT-PCR 扩增结果 | 第28页 |
·病毒的稳定性检测 | 第28页 |
·重组病毒的 ELD50测定 | 第28-29页 |
·rgH5N2/PR8 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试验 | 第29页 |
·灭活检测结果 | 第29页 |
·HI 抗体测定 | 第29页 |
·攻毒保护试验 | 第29页 |
·N1-IFA 鉴别诊断的结果 | 第29-31页 |
4 讨论 | 第31-34页 |
·rgH5N2/PR8 的组成特性 | 第31-32页 |
·N1-IFA 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 第32页 |
·禽流感标记疫苗的应用前景 | 第32-34页 |
5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附录 | 第40-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