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都市圈优势产业选择与发展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基本概念 | 第15页 |
·产业 | 第15页 |
·产业结构 | 第15页 |
·产业分类 | 第15页 |
·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优势产业理论 | 第17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页 |
·优势产业内涵及特征 | 第19-22页 |
·内涵 | 第19-20页 |
·基本特征 | 第20-22页 |
3 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现状研究 | 第22-30页 |
·济南都市圈范围 | 第22页 |
·济南都市圈优势产业 SWOT 定性分析 | 第22-26页 |
·优势分析 | 第23-24页 |
·劣势分析 | 第24-25页 |
·机遇分析 | 第25页 |
·挑战分析 | 第25-26页 |
·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4 济南都市圈优势产业选择 | 第30-51页 |
·济南都市圈发展目标总体定位 | 第30页 |
·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基准 | 第30-32页 |
·筱原基准 | 第30-31页 |
·比较优势基准 | 第31页 |
·技术进步基准 | 第31页 |
·后发优势基准 | 第31-32页 |
·就业弹性基准 | 第32页 |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的方法 | 第32-33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2页 |
·区位商分析法 | 第32-33页 |
·农业优势产业的选择 | 第33-37页 |
·农业优势产业选择 | 第33页 |
·农业优势产品选择 | 第33-36页 |
·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工业优势产业的选择 | 第37-46页 |
·工业优势产业选择 | 第39-42页 |
·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第三产业优势产业选择 | 第46-51页 |
·第三产业优势产业选择 | 第46-50页 |
·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5 济南都市圈优势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 第51-57页 |
·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模式 | 第51-53页 |
·循环型农业的内涵 | 第51页 |
·循环型农业的布局原则 | 第51-52页 |
·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策 | 第52-53页 |
·工业优势产业发展模式 | 第53-54页 |
·循环型工业的内涵与特征 | 第53页 |
·济南都市圈发展循环型工业的对策 | 第53-54页 |
·第三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模式 | 第54-55页 |
·生态旅游业 | 第54-55页 |
·建立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业 | 第55页 |
·济南都市圈优势产业发展对策 | 第55-57页 |
·政府要为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沃土 | 第55页 |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体现地区优势 | 第55页 |
·抓住重点,打造区域优势品牌产业 | 第55-56页 |
·加大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 第56页 |
·创新能力必须突破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7页 |
·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