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页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4-15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5页 |
第二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5-22页 |
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第16页 |
(二)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 | 第16-17页 |
(三)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 第19-22页 |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19-20页 |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 第20-21页 |
(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反思与总结 | 第21页 |
(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我国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菏泽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及转变困境 | 第22-31页 |
一、 菏泽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 第22-28页 |
(一)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 第22-23页 |
(二)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 第23-24页 |
(三)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成效 | 第24-25页 |
(四)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 | 第25-26页 |
(五)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 第26-27页 |
(六)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 第27-28页 |
二、 目前菏泽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困境 | 第28-31页 |
(一) 思想观念束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第28-29页 |
(二) 粗放型经济增长占据的比重仍然很大 | 第29页 |
(三)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29-30页 |
(四) 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人力资源缺乏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菏泽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可行性及基本原则 | 第31-39页 |
一、 菏泽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5页 |
(一) 从世界经济大环境看 | 第31-32页 |
(二) 从国家政策取向来看 | 第32-33页 |
(三) 从山东省政策导向看 | 第33-34页 |
(四) 从菏泽市发展条件看 | 第34-35页 |
二、 菏泽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原则 | 第35-39页 |
(一) 改善需求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35页 |
(二) 增强创新驱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第35-36页 |
(三) 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第36-37页 |
(四) 坚持绿色增长,切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 第37-38页 |
(五)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 第38页 |
(六) 坚持民生优先,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菏泽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 第39-46页 |
一、 发展菏泽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39-40页 |
二、 加快骨干企业与工业基地建设,实现菏泽工业由弱变强 | 第40-41页 |
三、 发展新兴服务业,实现菏泽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 | 第41-42页 |
四、 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实现菏泽节能减排 | 第42-43页 |
五、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菏泽政府职能转变 | 第43-44页 |
六、 保障与改善民生,实现菏泽城乡协调发展 | 第44-46页 |
注释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