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PHLD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构建、表达及活性鉴定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睡眠肽第11-13页
   ·人血清白蛋白第13-14页
   ·穿导肽第14-15页
   ·连接肽第15-16页
   ·蛋白类药物长效性的研究概况第16页
   ·毕赤酵母第16-17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pPIC9K/PTDHSALinkerDSIP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18-34页
   ·实验材料第18-20页
     ·菌种与质粒第18页
     ·培养基第18页
     ·工具酶第18-19页
     ·其他试剂第19页
     ·缓冲液第19页
     ·主要仪器第19-20页
   ·实验方法第20-27页
     ·pPIC9K/PTDHSALinkerDSIP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20-21页
     ·pPIC9K/HSA 质粒的抽提第21页
     ·PHLD 基因片段的获得及其 PCR 引物的设计第21页
     ·PHLD 基因的扩增第21-22页
     ·琼脂糖凝胶回收 PHLD 基因片段第22页
     ·T 基因加 A 反应第22-23页
     ·加 A 的 PHLD 基因与 T载体的连接第23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3页
     ·连接液的转化第23-24页
     ·蓝白筛选第24页
     ·阳性克隆的验证第24-25页
     ·pPIC9K 载体和 pUCmT/PHLD 基因的酶切第25页
     ·pPIC9K 载体大片段和 PHLD 基因酶切片段的连接第25-26页
     ·转化子的 PCR 验证和酶切验证第26页
     ·阳性克隆的测序第26-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27页
     ·PHLD 重组子的克隆构建第27-30页
     ·阳性克隆的测序第30-33页
   ·讨论第33-34页
第三章 重组 pPIC9K/PHLD 毕赤酵母工程菌的构建及高表达工程菌株的筛选第34-44页
   ·试剂与仪器第34-36页
     ·菌株第34页
     ·培养基第34-35页
     ·工具酶第35页
     ·蛋白质分子量 Markers第35页
     ·其他试剂第35页
     ·缓冲液第35-36页
     ·主要仪器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40页
     ·pPIC9K/PHLD 重组质粒的线性化第36-37页
     ·线性化质粒的回收第37-38页
     ·毕赤酵母 GS11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8页
     ·毕赤酵母 GSll5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38页
     ·his+阳性克隆表型筛选第38页
     ·G418 筛选高拷贝转化子第38-39页
     ·高表达重组 pPIC9K/PHD(PHLD)毕赤酵母工程菌的筛选第39页
     ·重组 pPIC9K/ PHLD 毕赤酵母工程菌蛋白表达的 SDSPAGE 分析第39-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阳性重组酵母克隆的筛选及表型鉴定第40-41页
     ·G418 筛选高拷贝工程菌株第41-42页
     ·摇瓶筛选结果第42-43页
   ·讨论第43-44页
第四章 PHLD 融合蛋白的制备及活性的初评第44-51页
   ·实验材料第44-45页
     ·菌株第44页
     ·动物第44页
     ·各种试剂第44页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4-45页
     ·主要仪器第45页
   ·实验方法第45-46页
     ·lut1211 菌株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第45页
     ·lut1211 菌株发酵周期及表达谱的测定第45页
     ·融合蛋白的初步分离纯化第45-46页
     ·PHLD 融合蛋白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第46页
     ·统计学方法第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49页
     ·lut1211 菌株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第46-47页
     ·lut1211 菌株发酵周期及表达谱的测定第47-48页
     ·融合蛋白的初步分离纯化第48页
     ·PHLD 融合蛋白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第48-49页
   ·讨论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第57-58页
附录 B(PHLD 测序结果)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螺旋结构的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
下一篇:终极控制人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