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一) 为什么要关注婚俗研究 | 第8-9页 |
| (二) 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9-11页 |
| (三) 理论假设 | 第11页 |
| (四) 研究涉及的主要概念和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科尔沁蒙古人婚俗变迁的纵向历史审视 | 第13-27页 |
| (一) 谁是科尔沁蒙古人? | 第13-14页 |
| (二) 科尔沁蒙古人的传统婚俗 | 第14-23页 |
| (三) 当前科尔沁蒙古人的婚俗 | 第23-24页 |
| (四) 解析科尔沁蒙古人婚礼中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涵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科尔沁蒙古人婚俗变迁的横向区域分析 | 第27-43页 |
| (一) 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概况 | 第27-28页 |
| (二) 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婚礼过程 | 第28-35页 |
| (三) 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婚礼中的禁忌 | 第35-36页 |
| (四) 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婚俗的变迁 | 第36-39页 |
| (五) 解析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婚礼中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涵 | 第39-43页 |
| 第三章 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婚俗流变的思考 | 第43-49页 |
| (一) 科尔沁蒙古人婚俗中的结构性因素 | 第43页 |
| (二) 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保留的婚俗及其原因 | 第43-46页 |
| (三) 对婚姻仪式中呼市科尔沁蒙古人所体现出对传统婚俗认同的分析 | 第46-49页 |
| 第四章 “文化复振”语境下仪式、象征符号与族群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 | 第49-51页 |
| (一) 通过此研究透视中国少数民族对“文化复振”的需求与认知 | 第49页 |
| (二) 仪式、象征符号是族群认同建构的手段 | 第49页 |
| (三)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建构? | 第49-50页 |
| (四) “文化复振”情景下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2页 |
| (一) 情境性背景下的民族认同感的强弱变化 | 第51页 |
| (二) 研究结论的启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著作类(含译著、编著) | 第52页 |
| 论文类 | 第52-54页 |
| 附录 | 第54-5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54-57页 |
| 1、科研成果 | 第54页 |
| 2、获奖情况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