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皮革工业论文

制革污泥生物沥浸技术优化及其对污泥中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分析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制革污泥生物沥浸技术研究进展(代文献综述)第11-23页
 1 生物沥浸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机理第12-13页
 2 影响制革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主要因素第13-16页
   ·温度第13页
   ·起始pH值第13-14页
   ·污泥种类和浓度第14页
   ·底物种类和浓度第14页
   ·污泥中的营养元素第14-15页
   ·污泥中的水溶性有机物第15-16页
 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第16-18页
   ·耐酸性异养菌的分离及基本特性研究第17页
   ·耐酸性异养菌对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和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生长的影响第17页
   ·耐酸性异养菌在制革污泥生物沥浸中的应用第17页
   ·营养物加速制革污泥生物沥浸进程的研究第17-18页
   ·生物沥浸处理对污泥中的病原物的杀灭效果研究第18页
 4 本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是:第18页
 参考文献第18-23页
第二章 耐酸性异养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第23-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供试制革污泥和供试菌株第24-25页
   ·耐酸性异养菌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第25页
   ·耐酸性酵母B13最适生长的pH和温度条件第25页
   ·起始pH对耐酸性酵母菌株B13和R30生长的影响第25-26页
   ·Cr~(3+)浓度对耐酸性酵母菌株B13和R30生长的影响及耐受高浓度Cr~(3+)的菌株回接实验第26页
   ·B13对制革污泥生物浸滤影响的初步试验第26-27页
 2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菌株B13的初步鉴定第27-28页
   ·酵母B13的最适生长pH和最适生长温度第28-29页
   ·培养基pH对耐酸性酵母菌株B13和R30生长的动态影响第29-30页
   ·Cr~(3+)浓度对耐酸性酵母菌株B13和R30生长的影响及耐受高浓度Cr~(3+)的酵母的回接试验第30-32页
   ·B13对制革污泥生物浸滤作用的影响初步试验第32-33页
 3 小结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第三章 耐酸性异养菌B13和R30对自养菌生长的影响第35-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供试制革污泥DOM第36页
   ·酵母菌和硫杆菌的扩大培养第36页
   ·酵母菌B13和R30对TS6和LX5生长的影响第36-37页
 2.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菌株B13和R30对自养菌TS6生长的动态影响第37-39页
   ·菌株B13和R30对自养菌LX5生长的影响第39-40页
   ·TS6生长过程中菌株B13和R30对培养基中DOM的利用及其菌体数量的变化情况第40-42页
   ·LX5生长过程中菌株B13和R30对培养基中DOM的利用及其菌体数量的变化情况第42-44页
 3.小结第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第四章 耐酸性酵母菌与自养菌配合作用提高制革污泥生物沥浸效率第46-57页
 1.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供试制革污泥及菌种培养方法第47页
   ·B13、R30及其混合酵母对制革污泥生物沥浸的影响第47页
   ·混合酵母最佳接种量的确定第47-48页
   ·混合酵母在污泥回流过程中的活性及其数量变化第48页
 2.结果与讨论第48-55页
   ·B13、R30及其混合酵母对制革污泥生物沥浸的影响第48-50页
   ·添加B13、R30及其混合酵母对生物沥浸过程中污泥DOM和酵母菌菌体数量的影响第50-52页
   ·混合酵母最佳接种量的确定第52-53页
   ·混合酵母在污泥回流过程中的活性及其数量变化第53-55页
 3.小结第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第五章 添加营养元素加速制革污泥生物沥浸进程的研究第57-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供试制革污泥及菌种培养方法第58页
   ·制革污泥生物沥浸过程中主要营养物的变化第58页
   ·培养基中P的含量对TS6生长的影响第58-59页
   ·制革污泥中添加外源性P对其生物沥浸作用的影响第59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9-64页
   ·制革污泥生物沥浸过程中主要营养物的变化第59-60页
   ·培养基中P的含量对TS6生长的影响第60-61页
   ·制革污泥中添加外源性P对其生物沥浸作用的影响第61-64页
 3 小结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六章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第66-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7-68页
   ·供试污泥和硫杆菌菌株第67页
   ·供试污泥的生物沥浸处理第67页
   ·测定指标及检测方法第67页
   ·pH和SO_4~(2-)浓度对大肠菌群生长的影响第67-68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8-72页
   ·异养细菌总数随沥浸时间的变化第68-69页
   ·总大肠菌群数和粪大肠菌群数沥浸前后的变化第69-71页
   ·病原物去除原因分析第71-72页
 3 小结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全文结论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蜜蜂和植物花螺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下一篇:嗜酸性复合硫杆菌对城市污泥的生物沥浸效果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