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及政策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4页
1 绪论第14-38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6页
   ·选题意义第16页
   ·文献回顾第16-33页
     ·产业集中度理论:国外文献第16-19页
     ·产业集中度理论:国内文献第19-22页
     ·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第22-23页
     ·产业集中度的调控政策第23-25页
     ·产业集中度、企业成本及市场价格第25-33页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33-34页
   ·论文结构第34-35页
   ·主要创新第35-38页
2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国际比较第38-70页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现状第38-49页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测算第38-42页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整体判断第42-49页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对煤炭产业的影响第49-57页
     ·规模不经济第49-51页
     ·无序竞争行为较为普遍第51-52页
     ·产业技术水平偏低第52-54页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第54-57页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国际比较第57-67页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与美国的比较第57-60页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与澳大利亚的比较第60-62页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与俄罗斯的比较第62-64页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与印度的比较第64-66页
     ·启示第66-67页
   ·小结第67-70页
3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第70-94页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第70-78页
     ·历史因素第70-72页
     ·政策因素第72-74页
     ·市场需求第74-77页
     ·企业竞争力第77-78页
   ·煤炭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第78-82页
     ·指标体系构建第78-79页
     ·多元回归模型第79-81页
     ·模型结果第81-82页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第82-86页
     ·关于市场需求的分析第82-83页
     ·关于产业进入壁垒的分析第83-84页
     ·关于产业经济技术水平的分析第84-86页
   ·煤炭企业行为对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影响第86-91页
     ·基于议价的博弈模型构建第87-88页
     ·模型的推导第88-89页
     ·模型的启示第89-91页
   ·小结第91-94页
4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对煤炭企业的影响第94-104页
   ·产业集中度对企业的影响概述第94-95页
   ·煤炭产业集中度对煤炭企业影响模型第95-99页
     ·模型的假设第95-97页
     ·模型的推导第97-99页
   ·实现煤炭产业市场销量最大化的集中度测算第99-102页
     ·煤炭产业需求函数反函数的测算第101页
     ·平均成本测算第101-102页
   ·小结第102-104页
5 基于经济效率的我国煤炭产业最优集中度估算第104-118页
   ·煤炭产业最优规模估算的基本思路和假设第104-109页
     ·煤炭产业需求函数估算第105-107页
     ·煤炭产业需求弹性估算第107-108页
     ·“十二五”时期最优煤炭产业规模估算第108-109页
   ·煤炭产业最优企业数目估算的基本思路和假设第109-113页
     ·煤炭产业成本函数估算第110-112页
     ·“十二五”时期煤炭产业最优集中度估算第112-113页
   ·对估算结果的讨论第113-116页
     ·估算结果的启示第113-114页
     ·估算结果的不足和说明第114-116页
   ·小结第116-118页
6 提升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建议第118-134页
   ·合理设置市场壁垒第118-121页
     ·提升市场进入壁垒第118-119页
     ·疏通市场退出机制第119-121页
   ·提升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支配力第121-125页
     ·支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第121-124页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第124-125页
   ·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第125-129页
     ·合理规划煤炭资源和产业发展路径第125-126页
     ·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第126-129页
   ·有效防范煤炭产业集中度提升后可能产生的问题第129-131页
     ·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损失第129-130页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第130页
     ·企业活力减弱第130-131页
   ·小结第131-13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34-138页
   ·主要结论第134-136页
   ·主要不足第136页
   ·研究展望第136-138页
附录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8页
作者简历第148-15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整体叶轮铣削加工弹性变形预测及误差补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