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的应用论文

熔石英光学元件表面损伤修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1页
   ·研究背景第14-16页
   ·国内外提升光学元件损伤阈值的方法第16-18页
   ·元件表面加工工艺研究进展第18-20页
   ·预处理研究进展第20-30页
     ·化学刻蚀第20-23页
     ·离子束抛光第23-26页
     ·激光预处理第26-30页
       ·紫外与近红外激光预处理第27-28页
       ·CO_2激光预处理第28-30页
   ·损伤修复研究进展第30-49页
     ·损伤修复概述第30页
     ·CO_2激光修复第30-38页
       ·非蒸发式修复第32-34页
       ·蒸发式修复第34-38页
     ·UV+CO_2组合激光修复第38-39页
     ·烧蚀和凸起形貌去除的研究进展第39-46页
     ·应力控制研究进展第46-48页
     ·CO_2激光修复理论研究第48-49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9-51页
第二章 熔石英表面/亚表面缺陷/损伤特征研究第51-71页
   ·缺陷的形成与分类第51-55页
     ·划痕的形成第52-53页
     ·划痕的分类第53-55页
       ·根据形貌分类第53-54页
       ·根据属性分类第54-55页
   ·损伤点的特点与分类第55-61页
     ·损伤点的特点第55-58页
     ·损伤点的分类第58-61页
   ·缺陷/损伤点的检测方法第61-62页
   ·划痕/损伤点对元件抗激光损伤能力的影响第62-69页
     ·HF 刻蚀去除抛光重沉积层及对划痕的影响第62-67页
       ·实验方案第62-6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划痕对熔石英抗激光损伤能力的影响第67-69页
       ·实验方案第67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7-69页
     ·损伤点对元件抗激光损伤能力的影响第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三章 CO_2激光与熔石英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第71-95页
   ·熔石英对 CO_2激光的反射和吸收第72-74页
   ·CO_2激光作用下熔石英材料的温升第74-81页
     ·温度场分布的数值求解第76-79页
       ·单点辐照第76-79页
       ·局域/全口径扫描第79页
     ·温度场分布的有限元分析第79-81页
     ·温度场分布模拟的有限元单元第81页
   ·熔石英材料的熔融第81-83页
   ·熔石英材料的气化与烧蚀第83-85页
   ·热应力第85-91页
     ·热应力的数值求解第86-89页
     ·热应力的有限元求解第89-91页
     ·应力场模拟的有限元单元第91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假设条件第91-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四章 划痕及损伤点的修复第95-140页
   ·修复参数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第96-105页
     ·激光频率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第96-101页
       ·实验方案第96-97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7-101页
     ·功率和辐照时间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第101-105页
       ·实验方案第101-102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2-105页
   ·划痕的 CO_2激光扫描修复第105-110页
     ·理论模拟及分析第105-107页
     ·实验方案第107-108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8-110页
   ·损伤点的 CO_2激光单点修复第110-132页
     ·修复方式选择第110-111页
     ·修复参数及修复过程第111-119页
     ·修复点形貌及完整性判断第119-122页
     ·气泡的分类及对修复点损伤阈值的影响第122-125页
     ·烧蚀的分类与去除第125-132页
       ·烧蚀的分类第127-128页
       ·烧蚀的去除第128-132页
   ·CO_2激光与 HF 结合修复损伤点第132-138页
     ·HF 与 SiO2的反应机理第132-134页
     ·损伤点的 HF 刻蚀第134-136页
     ·损伤刻蚀点的 CO_2激光平滑处理第136-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第五章 残余应力的测量与退火消除第140-169页
   ·残余应力的特点第140-142页
   ·残余应力的检测及估算第142-146页
   ·残余应力的 Ansys 模拟第146-150页
   ·退火与残余应力控制第150-155页
     ·退火设备第151页
     ·环境与气氛对退火效果的影响第151-153页
     ·退火过程第153-155页
       ·保温阶段第153-154页
       ·升温和降温阶段第154-155页
   ·退火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155-159页
     ·等时退火过程第155-157页
     ·等温退火过程第157-159页
   ·退火及后处理对熔石英元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第159-162页
   ·残余应力对修复点抗激光损伤能力的影响第162-167页
     ·未退火修复点的损伤特点第162-165页
     ·退火处理对修复点损伤阈值的影响第165-167页
   ·本章小结第167-169页
第六章 修复效果的考核及损伤阈值规律分析第169-193页
   ·修复划痕的抗激光损伤能力考核第169-170页
   ·修复点抗激光损伤能力考核和损伤特点研究第170-186页
     ·修复点损伤阈值与测试光斑的关系第171-178页
       ·损伤概率的 S 型分布第172-174页
       ·损伤概率的分类统计第174-175页
       ·损伤阈值的正态分布第175-177页
       ·光斑尺寸和形貌对损伤阈值的影响第177-178页
     ·损伤寿命第178-181页
     ·损伤增长第181-186页
   ·修复点的光场调制第186-191页
   ·本章小结第191-193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193-198页
   ·全文总结第193-196页
   ·研究展望第196-198页
致谢第198-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13页
附录Ⅰ:应力-应变关系第213-216页
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16-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与包含控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