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公用事业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业主委员会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业主委员会概述第10-15页
 第一节 业主委员会的概念及特征第10-12页
  一、业主委员会的概念第10页
  二、业主委员会的特征第10-12页
   (一) 以业主大会的存在为前提第10-11页
   (二) 独立自治的组织第11页
   (三) 须经过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第11页
   (四) 非营利性组织第11-12页
 第二节 业主委员会的相关概念第12-13页
  一、业主第12页
  二、业主大会第12-13页
 第三节 业主委员会的权利根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13-15页
第二章 业主委员会制度概况第15-19页
 第一节 国外业主委员会制度的现状第15-17页
  一、法国第15页
  二、德国第15-16页
  三、日本第16页
  四、美国第16-17页
 第二节 我国港台地区业主委员会制度的现状第17-18页
  一、香港第17页
  二、台湾第17-18页
 第三节 我国大陆业主委员会制度的现状第18-19页
第三章 业主委员会与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第19-24页
 第一节 业主委员会的内部关系第19-20页
  一、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法律关系第19页
  二、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之间的法律关系第19-20页
 第二节 业主委员会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第20-24页
  一、业主委员会与居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律关系第20-21页
  二、业主委员会与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第21-22页
  三、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第22-24页
第四章 我国业主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4-32页
 第一节 业主委员会的性质不明确第24-27页
  一、我国学界对于业主委员会性质的探讨第24-25页
  二、国外业主委员会性质的比较第25-27页
   (一) 德国模式第25页
   (二) 法国、新加坡模式第25页
   (三) 日本模式第25页
   (四) 美国模式第25-27页
 第二节 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地位不明确第27-29页
  一、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第27页
  二、业主委员会作为诉讼主体的理论基础第27-29页
   (一) 程序意义上的当事人理论第27-28页
   (二) 当事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分离理论第28页
   (三) 当事人适格理论第28-29页
  三、业主委员会作为诉讼主体的意义第29页
 第三节 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权难以实现第29-30页
  一、监督的主体第29页
  二、国外业主委员会的监督主体第29页
  三、监督权难以实现的原因第29-30页
 第四节 业主委员会的财产权问题第30-32页
  一、业主委员会相关财产权的立法及司法现状第30页
  二、业主委员会财产权的内容第30-32页
第五章 完善业主委员会制度的构想第32-37页
 第一节 确认业主委员会作为诉讼主体的性质和地位第32-34页
  一、业主委员会作为诉讼主体要符合程序法上的规定第32-33页
  二、业主委员会主要担任原告第33-34页
  三、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内容只能是物业管理事项第34页
 第二节 细化业主委员会委员的任职资格的规定第34-35页
 第三节 加强对业主委员会工作的监督第35-36页
 第四节 创设业主委员会的独立财产第36-37页
  一、业主委员会的独立财产权的来源第36页
  二、给予业主委员会委员奖励的建议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个人简历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研究